福州是全国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承担着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引领文化发展的重大使命。根据《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东部)》,我市提出,到2017年,全市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指标达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
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文化建设纳入新福州建设整体布局,将一项项工作分解到位,将一份份保障落到实处,把一项项创建任务付诸实施……全力以赴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
-
创建部署层层有力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榕城上下创建行动层层有力,创建成效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
-
创建行动城乡合力
上下同欲,城乡合力。福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由凝心聚力迈入齐心协力,全市上下发力攻坚,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起冲刺。
-
创建保障处处给力
组织架构立起来,政策保障落下去,真金白银投进去,文化专干配起来。从纸上落于实处,创建行动因保障得力而更为给力。
福州市开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以来,坚持以城带乡,把创建重心向基层转移,通过整合资源、统筹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沿海山区差距,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城乡的全面覆盖。全市“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政府主导 民间给力
在福州,政府主导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舍得投入,力度空前;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效果显著,由此形成了多元化的建设投入机制。
-
城乡一体 均等便民
在福州,城里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合理,类型齐全,乡村的公共文化设施同样星罗棋布,各具特色。
-
守本开新 为城铸魂
在福州,随处可见穿越古今的文化建筑(群)。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主动融入文化元素,福州努力为每座文化建筑注入自己的灵魂。
一年多来,福州全市上下着力创新,先行先试,在理顺软件与硬件、内部与外部、城市与乡村等关系上积极展开探索,力争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贡献“福州经验”,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福州范本”。
-
资金调配多路整合
福州坚持政府主导,通过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来撬动多渠道资金投入创建。
-
创建力量多方联动
福州集智聚力,建立起一套多方联动的机制,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服务于创建工作。
-
文化服务多元供给
以城乡均等化为目标,福州布局全市一盘棋,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分众化;以需求为导向,福州探索文化产品供给机制;以群众为主体,福州还把发动群众参与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着力点,实现“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
福州市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抓手,积极引导,以点带面,大力培植,相继涌现了“激情广场大家唱”“新福州人歌手大赛”“文化惠民‘六进’活动”等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群众文化活动示范项目,在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培育城市人文精神、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利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近年来,福州市通过精心培育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带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乐享文化大餐,大大提升了文化获得感与生活幸福感。
-
榕城上空歌声飘
我市文化部门把“激情广场大家唱”这一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纳入日常工作范畴,针对其开放性、参与性、多元性和自发性等特点,制定了变“领导”为“引导”、从“唱主角”转为“抓协调”的工作思路,组织实施了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八个一”工程。
-
让“新福州人”融入新福州
“新福州人歌手大赛”原名“福州外来工作者歌手大赛”,迄今已举办了17届,上万名新福州人登上这一舞台,展示自我,用歌声唱出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曾荣获文化部“全国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大赛创办17年来,年年有创新。
-
文化大餐全民共享
连日来,一系列文化惠民演出在我市城乡轮番上演,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免费文化大餐。福州市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惠民“六进”活动,已坚持开展10多年,每月至少组织一场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走进各大社区、农村、校园、军营、企业、广场,免费为基层群众奉上精彩纷呈的演出和形式多样的综合性文化服务。截至目前,活动已举办160多场,受益群众近20万人次。
打造多元化、多样化的平台载体,是我市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福州着力特色品牌塑造,通过打造实体平台、文化品牌、文化服务等载体,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彰显独特的魅力。
-
任君“点单”政府“买单”
将文化产品转化为“菜单”,供市民挑选,是福州“文化集市”里推出的一种新“产品”,其解决了公共文化产品“供不应求”的问题,也解决了文化产品“供不适求”的问题。近年来,我市推行政府采购方式,组织低票价公益演出,坚持政府补贴,低票价运行,每年举办各类演出上百场。
-
活用古建筑 文化活动添灵气
有人说,保护是让古建筑的躯体留存,再利用则是让古建筑的灵魂延续。在福州,正是借助于各种文化活动,让这些古建筑在今天还能“活”得出彩。
-
搭建平台 为特殊人群“解渴”
为了让特殊群体享受到均等的文化服务,近年来,我市不断丰富平台载体,让每一个人群都能在“文化集市”中找到文化归属感。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福州市注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以品牌活动为载体,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便捷、自主地享受文化盛宴。
-
“名片”频出 文化大餐“群共享”
作为整个福州市激情广场文化发展的代表作,“湖畔之声”常年参加活动的人数已突破百万人,成为我市最具影响力的活动品牌项目。去年,“激情广场大家唱”活动更是通过文化部考核验收,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以这些活动为载体,福州打造了不少属于自己的品牌,仅市级文化部门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就已创立了八大品牌。
-
创新形式 文化传承有实效
随着《福州市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和奖励办法》《福州市茉莉花文艺奖评奖办法》相继出台,福州市借势建立了文化创作题材库。近年来,新创剧目(节目)300多个,演出6000多场。其中有90多个在省级以上文艺赛事中获奖,30多个在全国获奖。同时,在闽剧、评话、伬艺、电视片等方面涌现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和福州特色的精品力作,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
增进交流 文体活动掀热潮
近年来,福州市将公共文化建设与两岸文化交流有机结合,构建了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两马”同春闹元宵等对台文化交流平台,每年都有大批台胞踊跃参与。
不久前印发的《福州市“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着力构建文化开放新格局,办好海上丝绸之路相关论坛、博览会、艺术节、旅游节、电影节等重大活动,努力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打造成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的文化盛会;继续办好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合唱节、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两马”同春闹元宵、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宗鹤拳武术文化节、石竹山梦文化节、闽王文化节等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