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长乐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3-02-02 08:48:24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余少林 燕晓 宋亦敏

行走在长邑大地,蓝天白云下山峦起伏、层林尽染;绿水悠悠,清澈透亮;河湖湿地边飞鸟翔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正在“最美长乐”的新画卷上徐徐铺展。

2022年以来,长乐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委和政府属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提升持久战,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走出一条具有长乐特色的生态环保之路,让绿色发展成为长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乐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闽江口融合发展区。(闽江河口湿地供图)

严防大气污染

铺展一片长乐蓝

“每次回来,还是感觉家乡的空气好,呼吸更舒服。”外出打工返乡的市民刘女士自豪地说。百分之百的空气质量优良率带来的“长乐蓝”,让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让人放松的“长乐蓝”却来之不易。工业污染防治是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在长乐全面融入滨海新城大发展的进程中,施工场地繁多,颗粒物浓度下降难度大,如何管好企业排放污染气体?

长乐生态环境局“请出”智慧监测系统为企业生产气体“把脉问诊”。

在污染源监控管理系统上输入华能福州电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数据快速显示在屏幕上。“这些气体一旦超标,数据会自动变红,我们就能迅速获知企业是否排放污染物。”长乐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24小时实时监测企业,让违规排放行为“无处遁形”。

线上监督管理,线下改造治理,长乐区双管齐下,对工业污染重拳出击,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深入开展重点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2.0,完成6家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工作;推动汽修行业油改水工作,基本完成区域内21家汽修单位“油改水”整治;开展锅炉综合整治,在“十四五”期间,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500吨、450吨,臭氧浓度保持下降趋势,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

此外,长乐区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专门聘请了2名空气质量巡查专员,区直有关部门齐心协力,通过健全完善建筑工地扬尘防治巡查、预警反应、联防联动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有效预防工地扬尘。

如今,长乐纯电动公交车基本实现线路全覆盖。去年,生态环境部门联合交警部门,开展了6次机动车尾气监督抽测,共抽测车辆123辆,对尾气排放不达标的24辆小车采取严厉处罚,“长乐蓝”得到了保障。

2022年,长乐区省考点位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100%,优278天(同比增加19天),NO2、PM10和PM2.5平均浓度下降明显(其中NO2下降50%,PM2.5下降27.8%,PM10下降20.5%)……这些亮眼的数据生动体现了长乐大气污染防治的显著成效,更是市民群众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提升的真实印迹。

治标也治本

守护一河碧水

一河碧水穿村过,两岸秀色锁清波。在长乐猴屿乡猴屿村,冬日暖阳下,几只白鹭掠过河面,走在河畔,只见碧波荡漾,好一幅城水相映的和谐美景图。

水清碧透的美丽猴屿从何来?长乐猴屿标本兼治堵住污水入河。

猴屿片流域面积17.91平方公里,片区内有7条河,均连通闽江。而7条河流共有57个入河排放口,主要为农村生活污水排污口、雨水排放口、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口等。

这么多排放口,怎么管?长乐区结合污水管网建设和截污工程逐步封堵原有的生活污水排放口,设置6个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入河排放口;搭建数据库,摸清每个排放口“家底”,氨氮、总磷、污水含量均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每个排放口被安上了“身份证”——入河排放口公示牌,牌子上注明排放口编号、所属辖区、监督电话等信息。

水生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长乐区持续推进入河排口整治。2022年,完成闽江流域(长乐段)60个入河排口和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下达的100个入河排口的整治工作;全区3681个入河排口,截止2022年12月底,共计完成整治3255个,完成率88.4%。完成年度建成区黑臭水体摸排和整治任务,完成建成区10条内河水质检测,水质全部达标。

配合净土保卫战,长乐区还持续推进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开展“一企一库”、“两场两区”等重点污染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配合市局开展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监测和周边环境状况调查,确保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

防住了污染源,长乐区接着打出一套“釜底抽薪”的组合拳:按照“谁超标谁付费,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每季度从乡村振兴奖补资金中单列200万元作为水质生态补偿资金,奖“好水”罚“差水”,调动全流域乡镇(街道)管水治水积极性;自我加码,高标准形成治水效果明显、管护机制完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2022年,长乐区主要流域国省考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100%,小流域省考断面水质优于Ⅲ类。

长乐区严守河流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刚性底线,不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管力度,积极开展县级炎山水源日常巡查整治,推进长乐区政府批复的14个“千人以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范围调整、勘界立标、隔离防护及标志设立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22年,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人海和谐

“智”建美丽海湾

每天一早,60岁的江丽生就骑着电动车出门巡海,将巡查时拍的照片上传到“智慧巡滩”管理平台。在长乐生态环境局,管理人员马建伟轻触“智慧巡滩”手机APP,打开“巡查日志”,江丽生和他的同事们传上来的图片、上报的事件一览无余。

2022年6月,长乐推出我省首个线上“智慧巡滩”管理平台,为巡滩工作注入智慧基因。该平台不仅填补了全省海湾领域智慧管理的空白,还将推进近海海域治理智慧转型。

去年以来,长乐积极探索新形式,以智慧监管和强力行动,在美丽海湾建设、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展现长乐亮色。

长乐区以沿海9个乡镇(街道)为单元,持续开展清理海岸带“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行动。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强化岸线和海域监视监管,建立“四乱”问题清单,依法清除岸线两侧的违法人工构筑物和设施,重点清退岸线附近的“散乱污”企业、非法修造船舶点、挖砂点、堆砂场。

纵向互通,横向互联,各种“智”理手段大大提高巡海效率和治理海域的精准度。海洋生态环境“成绩单”亮点不断——长乐区海漂垃圾密度持续下降,海漂垃圾密度为全市5个沿海县(区)中最低;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稳步提升,近岸海域国控点优良水质(Ⅰ、Ⅱ类)面积比例达84.0%。

然而,当前部分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等水质改善成效还不稳固,近海海域污染防治工作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此,长乐区在全市率先启动福州市长乐区河海一体化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项目谋划工作,创新性地将流域和近岸海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进行系统性保护和开发,充分发挥“闽江河口湿地”和“美丽海湾”两大生态优势,统筹考虑河道生态、景观、产业、基础设施配套等,将水系治理与区域发展融为一体。

“我们将采取河口湿地水系治理—生态文旅、美丽海湾保护—绿色产业建设相结合的项目开发方式,用好生态带动好产业,用好产业反哺好生态,将发展与保护融合共生,为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助力。”长乐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完善流域综合管理机制、推进产业收益长效机制、探索生态与经济双赢机制等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生态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记者 余少林 见习记者 燕晓 宋亦敏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