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新闻

长汀:不负青山掘“金山”

2021-12-14 08:46:39来源:福建日报

  近日,记者来到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只见青山连绵,枫香、木荷等阔叶树点缀山间,绿瓦红檐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清澈见底的小溪横贯村中。

  村部后山,黄花远志扩种到265亩;村中的生态山庄,又添了几家农家乐与民宿;千亩板栗生态绿色示范园,既治理水土流失又提高经济效益……这个昔日的水土流失重点村,现在成为国家森林乡村和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露湖村的变化,是长汀县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汀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殷切嘱托,在扎实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稳步推进稀土、纺织服装、文旅康养三大主导产业和特色现代农业、医疗器械、电子商务、建筑业四大重点产业发展。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红土地上演绎的这场绿色革命好戏连台,2017年以来,长汀连续四年获评“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青山化身“金饭碗”

  走进童坊镇葛坪村药王谷,绿色群山迎面铺开,景色宜人。“这山上山下都是宝,我们合作社20多户村民都指着它给我们稳定增收呢。”童坊镇家乐盛农民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彭慕铨笑道。

  药王谷位于童坊镇葛坪村和彭坊村交界处,两村山多地少,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禀赋良好,如何将好生态变为实实在在的效益?

  2019年,从村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的彭慕铨多方取经,决定带领村民们发展林下经济,种植中草药。“我和六七户村民成立了合作社,流转了80多亩山林种野党参和灵芝。”老彭说,第一年野党参每亩纯收入就有4000多元,灵芝也收回了成本。

  随后,两村的近30户村民也加入进来,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1400多亩的山林和耕地,树上是铁皮石斛,树下是黄花远志,地上是野党参、五指毛桃、灵芝等,立体化种植,预计每户年平均收入上万元。”老彭说,村里有1万亩山林能发展林下经济,如果发展良好,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

  像葛坪村一样,眼下的长汀和整个龙岩,正全力打造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升级版,达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从向荒山要生态,到向青山要效益,林下经济成为长汀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排头兵,进一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后劲。

  在四都镇上蕉村,丰富的林地资源和良好的森林环境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上蕉村整村推进,林下种植三叶青和灵芝等经济作物1930亩,户均增收3万余元。“以前是守着青山绿水没收入,现在通过林下种植,大家真正感到这就是一座金山啊。”上蕉村党支部书记吴水长笑道。

  据统计,到目前,长汀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78万亩,参与林农户数2.15万户,年产值28.2亿元,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碳汇交易也让林农开始尝到了甜头,越发感觉到青山就是一座“绿色银行”。今年9月,长汀县竹林经营碳汇项目经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网实现首次交易。项目涉及4个乡镇竹山近4万亩,项目第一监测期减排量14.8万吨,总成交金额163.9万元,该项目也成为龙岩首个碳汇成功交易的项目。

  产业发展生态化

  9日,记者走进长汀县医疗器械产业园工业新区园区,只见十几栋现代化建筑环绕在园区内,中心处的景观湖倒映着蓝天白云。

  “作为最早入驻园区的企业,不管是硬件和软件,园区都为我们快速准备生产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福建善慈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崇亮说,目前公司已有20多款产品通过检测,其中7款二类产品正申报产品注册证、生产许可证,“我们的多款产品质量均位于全省前列,正全力以赴实现尽早投产”。

  产业发展生态化,绿色发展理念在产业发展中显效。医疗器械产业作为3个重点产业之一,是长汀发展绿色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自2017年以来,短短3年,该产业年产值就破亿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去年以来,长汀医疗器械产业迎来发展加速度。连续两年,龙岩市、长汀县和省药监局召开两次联席会议,决定共同打造“闽西(长汀)医疗器械产业园”,以“滴水穿石”的韧劲,从园区提升、快速审批、加快产品检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持续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园发展再上新台阶,这预示着长汀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进入省市县三级共建的新阶段。

  同时,今年,省政府将闽西(长汀)医疗器械产业园列入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龙岩市将生物医药列入“5+N”产业的新兴产业培育,大力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一股股政策春风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好前景引来金凤凰。今年长汀签约引进了1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并在谈9家意向签约项目。到目前,长汀共签约引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2家,其中26家企业投入生产。今年,全县医疗器械产值和贸易额预计可达19.9亿元,同比增长11%。在实现“全省首个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地”目标的道路上,长汀正加速迈进。

  流金淌银古城游

  徜徉在明清古街中,欣赏老手艺,喝“红军可乐”;漫步于唐宋古城墙上,看汀江两岸多彩夜色;穿行于各红色经典,忆往昔峥嵘岁月……街上游客摩肩接踵,酒店民宿提前爆满,这样的热闹场景,每个假期都在古城长汀上演。

  回归的绿水青山让好生态重回红土地,好生态也成为好风景吸引众多游客。近年来,长汀全面启动名城保护与开发,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绿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等全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城长汀正逐渐撩开她的美丽面纱。

  当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汀江源头龙门风景区、庵杰—新桥汀江十里生态画廊、策武南坑美丽乡村示范园、河田水土保持科教园、三洲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景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旅游观光路线,年吸引休闲观光人数100多万人次……

  与此同时,古戏台、八喜馆、宋慈航栈、卧龙书院、夜游汀江……在古城长汀保护核心区,“一江两岸”旅游主景区在修复利用中加入了更多旅游业态,四大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稳步推进,千年古城韵味渐浓。

  红色旅游,是长汀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8月,长汀县被列入首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创建县,也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的重点县域。长汀县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重点规划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4类主体功能区。

  “一个个景点连点串线成面,实施‘旅游+’跨界融合,让旅游与农业、培训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业态,使旅游发展从‘围景建区、设门收票’向‘区景一体、产业一体’转变,促进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长汀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1—10月,长汀县实现接待游客443.8万人次,同比增长80.3%;旅游收入40.12亿元,同比增长51.9%,名城旅游持续火热。

【责任编辑:徐昕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