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历史大家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五十二

“意象大家”薛行彪:写意油画先行者 于天地之外别构灵奇

发布时间:2017-05-31 14:51:36  来源:福州新闻网

“意象大家”薛行彪:写意油画先行者 于天地之外别构灵奇

《欢天喜地》,创作于1999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

  延续30余年“武夷情缘” 应福建省委之邀作画赠中国驻朝大使馆

  在薛行彪的油画创作与理论探索不断取得成就的时候,与他同甘共苦四十余载的妻子却于2010年不幸病逝。这给他很大的打击,但他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决心另辟蹊径:用一年时间辗转福州县区,创作“闽都写意”;2012年初到武夷山设立画室,假山水为载体,以意写形,进入新的创造空间。

  据他的学生介绍,自从来到武夷山,他经常一个人背着大画箱,提着大画板,四处写生。有时候风大,他就把大画布绑在树干上,继续“干活”,令身边跟学与观看的人钦佩不已。回到画室,他在一面墙接一面墙似的画布前纵横挥洒,将激情与理念、具象与抽象都混入油彩之中。

  谈到与武夷山结下的不解之缘,薛行彪回忆起3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1983年秋天,国家领导人携同福建省委领导访问朝鲜。回国后,福建师大党委就接到一项任务,要创作一幅以武夷山风景为题材的油画,赠送给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作为会宾厅的装饰。师大党委书记专门召集艺术系从事油画创作的老师开会,希望能拿出一件像样的作品。

“意象大家”薛行彪:写意油画先行者 于天地之外别构灵奇

薛行彪

  许多老师专门为此到武夷山写生,交出不少画稿。因薛行彪在闽北工作过多年,曾经多次陪同地区领导或省里来的客人游览武夷山,就在家凭借记忆,将武夷山的主要景色揉合在一起,既有“大王”“玉女”,又有逶迤“九曲”,以及“鹰嘴岩”“三仰峰”“大藏峰”等。

  稿子集中到省委后,时任安徽省委宣传部长、著名山水画家赖少其前来挑选,一下子就选中了薛行彪的那幅小稿。接下任务后,薛行彪特地回到武夷山,根据草图收集素材。学校还专门为他提供了一间临时画室,恰逢春季多雨,还配了烘干器具。创作前后共花了三个多月,并取名《武夷之春》。

“意象大家”薛行彪:写意油画先行者 于天地之外别构灵奇

薛行彪

  作品送到省委后,有一天师大党委突然通知薛行彪去一趟省委。到了才知省委请来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王德威前来审画,事后王德威来信称赞这幅画“有气势,有空间感,富于中国民族风光的特色”,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不久,薛行彪送上修改稿,王德威也作了认真审定。1984年春夏之间,该画作被运到朝鲜,驻朝使馆特地来信表示谢意。

  或许是这个不寻常的经历,让薛行彪对武夷山充满感情,以至于退休后多年还选择其作为人生与艺术的新驿站。对于武夷山,薛行彪认为最美当数春天时节,因为有雨、有雾、有云,还有阴雨中刹那的一瞬阳光,时隐时现,变化万千。“因为那雨中的朦胧,因为那云雾的升腾,常态的山形、绿色与自然万物也随之变形、变色、变了姿态。”就此而言,薛行彪认定一点:画武夷,贵于画武夷的春天,贵于画出她的含蓄多变与非常态。

“意象大家”薛行彪:写意油画先行者 于天地之外别构灵奇

薛行彪

  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薛行彪“蛮拼的”。数年前,将近70岁的他,为了画天游峰,得沿着接近九十度的陡峭山壁攀上隐屏峰,俯视五曲的那一湾碧水;为了寻找不可忽略的细节,包括“居高思危”旁顶峰东侧的石崖结构与色彩、“天梯”的造型、峰背形色的细微变化、“七十二板墙”与“换骨岩”的主要特征,他相隔两天,两次登上大王峰,每次四个钟头,看到山下那一片绿野,兴高采烈。

  在写意油画创作上,薛行彪以武夷山为题材的《崖之颜》《岩语》《丹崖物语》等作品,给人以丰富的诗情、遐想与禅意。他说,“写生”是其艺术生活中的常态,但他的写生更趋于以自身的视角感悟自然,尽可能地将“笔”的书写性化为图式结构而“强其骨”,把“韵”的生动性通过各种绘画对比因素的综合,增强画面的艺术趣味,使“气”饱含情感贯串全局,并营造出某种特定之“势”,使作品更富视觉冲力,从而进入“于天地之外别构灵奇”的自由创造。

  现在,薛行彪仍在福州、武夷山两头跑,年逾七旬却不肯“服老”,风采依旧,壮心不已。他坚持写生创作,继续开拓写意油画的新形式、新意境、新技法,争取一年办一个展,出一本画册,留下点纪念。

  “我觉得,如果一辈子能有几幅自己还想看、别人也觉得值得看的作品,也就心满意足了。”薛行彪笑着说,要是给自己的作品打分,以100分为满分,他至多只打80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永远不会有“完美”的作品,但他还在努力,尽管艰难,却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