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衣食住行40年“进化史”
1983年,苍霞新城。游源飞 摄
2018年,苍霞新城。潘平方 摄
住:从蜗居到广厦
“年内,苍霞新城住宅小区将进行综合整治,为居民打造更加靓丽舒适的社区环境。”家住苍霞新城的唐庆旺读着报纸,面露喜色。
唐大爷有句人生格言:“人呀,走三步,要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回忆从前,才知道现在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新中国成立69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唐家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唐大爷告诉记者,他是疍民后代。他的爷爷和祖辈们,过着“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漂泊生活。到唐大爷出生时,他们总算租到房子,从水上搬到了岸上。
当时,他们一家人就租在苍霞的棚屋区里,木板墙四处漏风,要经常用纸一层层地糊在墙板缝隙上。“夏天闷热,晚上只能在自家门口或堤坝上席地而睡。冬天漏风,往地上铺上稻草垫子就睡了。”唐大爷说,他就在不足9平方米的房子里完成了结婚、生子的人生大事。屋内没有吃饭的地方,一家人三餐都是坐在门口解决的。
2000年,幸福来敲门了,苍霞棚屋区正式动迁。一年间,苍霞新城41栋住宅楼拨地而起,片区面貌焕然一新。唐大爷说,拿着钥匙打开新房那一刻,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他的爷爷在水上漂泊了一辈子,他的父亲在木板房里租住了一辈子,而他从9平方米的棚屋住上了60平方米的现代公寓。“手上拿着的,是从祖辈到现在的第一本产权证,能不激动吗?”唐大爷说。
18年来,政府对苍霞新城进行了多次整治,不断完善公园、健身场所、消防等设施,居民不但居有其所,而且越住越舒适。
“过去有多艰苦,现在就有多满足。”唐大爷说,目前,全市推进城区连片旧屋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他的儿子也搬进了更大、更新的高层住宅小区里,居住条件一代比一代好了。
行:从难得出远门到说走就走
这个国庆假期,69岁的摄影师陈德琨打算挑个全家有空的日子,自驾去永泰云顶住两天。“没有提前计划,一家8口人4辆小车,想走就走。”陈德琨说,从“互济”买自行车,到一家4辆小车,生活巨变也在他身上发生着。
上世纪60年代末,因为交通不便,陈德琨没怎么出过远门。他说,当时月工资才20多元,而一部自行车在170元上下,为早点骑上车,刚工作的他和同事成立“互济会”,把工资凑一起,每月抓阄领取,才提前骑上了新车。蹬着脚踏,听轮毂飞转的声音,那心情无比美妙。自行车载着他穿行大街小巷,拍下了“自行车大军”、摩托车骑手、第一代红色夏利等老照片。
上世纪90年代初,新单位给配了摩托车。“从家到单位不到8公里,以前骑自行车累得直喘气,还要花近1小时。”陈德琨感叹,骑上摩托,福州城“缩小”了,摄影题材也更广泛了。
55岁那年,抱着老来“潇洒一把”的念头,陈德琨考取了驾照,退休后第一年成为了福州几百万车主之一。闲时,叫上老友扛上相机,说走就走。世界变“大”了,平潭岛的海上日出、霞浦的渔舟唱晚、永泰的云雾仙境……福州及周边许许多多美景都进入了他的镜头。
现在陈德琨出行有了更多选择,小车、电动车“长短途”搭配,公交网络越织越密,外出有高铁、飞机,偶尔赶赶时髦,扫码骑上一辆共享单车去兜风、健身。前年地铁开通,爱尝鲜的他乘坐了好几次,“又快又稳,尤其适合老人家,等我开不动车的时候,地铁也连线成网了,乘地铁和公交,老年生活依然多姿多彩。”陈德琨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相关新闻
- 莆炎高速嵩口互通完成桩基施工 国庆期间工人奋战一线(2018-10-02 23:40:32)
-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追求极致视听体验(2018-10-02 23:30:54)
- 福州市民在福州五一广场观看升旗仪式(2018-10-02 11:44:00)
- 厦门福州泉州上榜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50强(2018-10-02 07:57:29)
- 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8日至13日在西安和福州举行(2018-10-02 07:54:44)
- 寿山石雕传承展在南后街开展(2018-10-02 07:52:32)
- 漆艺大师林彬三在福州市画院办漆画展(2018-10-02 07:51:06)
- 上下杭正式开街人气旺 市民游客休闲娱乐选择多(2018-10-02 07:40:14)
- 国庆假期首日天气晴好 福州各景区活动精彩纷呈(2018-10-02 07:35:44)
- 千人健步晋安河(2018-10-02 07:20:08)
- 闽剧《龙台驸马》在马祖公演 为马祖同胞送祝福(2018-10-02 07:17:01)
- “魅力鼓楼 文化润泽”书画艺术公益讲座受青睐(2018-10-02 07: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