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州衣食住行40年“进化史”

2018-10-02 23:53:02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衣食住行40年“进化史”

中亭街旧貌,当时市民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福州市档案馆供图)

福州衣食住行40年“进化史”

市民乘坐地铁1号线出行。记者 叶义斌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 谢星星 王玉萍 莫思予/文 张人峰/摄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对普通市民来说,衣食住行的“进化”,是这部鸿篇巨著中最亲切可感的一章。从黑灰“的确良”到时尚个性的服饰,从果腹到舌尖上的中国,从蜗居到广厦千万,从难得出远门到说走就走的旅行,穿过物质文明的历史长廊,响起的每个足音,都是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巨变的回应。

  衣:从黑灰风格到时尚个性

  从单调、保守的上世纪70年代服饰,到蛤蟆镜、喇叭裤大行其道的上世纪80年代流行服饰,再到风格多样、设计前卫的21世纪时装……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的衣着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消费观念和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服装不再只是一种生活需要,更成为形象、气质的象征。

  “以前,穿得暖是第一位的,马路上放眼望去都是黑灰服装,色彩和样式都很单一。”1960年出生的陈国强家住台江区,他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一件衣服总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候大家衣服上几乎都有补丁”。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衣服的款式和材质陆续增多。“当时流行的确良,多用来做衬衫。”陈国强告诉记者,那时候很多人说的确良衬衫不用刷、不能晒,“其实是舍不得穿,怕洗坏、晒坏了”。

  “不仅衣服,几十年前得了一双新鞋,从村头穿到村尾显摆,回来后赶紧拿布擦,再小心翼翼收起来。”陈国强说,大家多是穿塑料凉鞋、布鞋、解放鞋,皮鞋都是“奢侈品”。

  如今,人们不仅要穿暖,还要穿得好,穿得漂亮、时尚。时值国庆,走在福州街头,年轻人的穿衣打扮时尚前卫、个性分明,就连老年人的服饰也多姿多彩。

  “以前能穿暖就行,现在要穿得舒服、美观,不光是身体的需求,还得精神上得到满足。”陈国强感慨道。

  食:从填饱肚子到吃出健康

  “螃蟹、排骨、扁豆……”这是市民林愈女士家的国庆节日餐。“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居民日子越过越红火,从当初的填饱肚子到如今讲究荤素搭配、吃出健康,每天都跟过节似的。”林愈说。

  “1978年,我们夫妇的月收入加起来才100元出头,现在已经提高到7000多元了,你看变化有多大。”林愈指着自己的工资记录本对记者说。

  在林愈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前,市场物资短缺,能填饱肚子已是不易。“日常生活用品全都凭票供应,包括粮票、肉票、布票等,不仅种类少,还限量供应。”林愈说,那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根本谈不上存款,到月底都要借钱生活。“每年只有过年时,家里的餐桌上才会出现一些鱼和肉。”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日子才渐渐好过起来。彼时,市场上购物的网点也多了,鱼、肉、蛋等荤菜开始成为家里餐桌上的“常客”。而现在,林愈家门口开了多家大型商超、农贸市场、便利店,商品种类丰富、应有尽有,买什么都很方便。“付款也不用带现金,直接用手机扫码,几秒钟就完成了支付。偶尔不想出门购物时,用手机APP下单,商品半个小时内就送到家门口。”林愈说。

福州衣食住行40年“进化史”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