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即将到来,不知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各地会有什么具体的打假举措,但笔者不惮于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悉数以往五花八门的维权怪象,算是为今年的3·15提个醒。
怪象一,喊打声震天响,实际行动却很少。消费者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投诉居高不下,但从媒体所报道的情况看,政府职能部门真正的查处活动却少之又少。笔者近日向某农业质检部门了解去年假劣农资的查处情况,得到的答复却是“去年无重大案件发生”,无资料可以提供。言外之意就是去年没有重大的查处行动。但我们从去年省消委会对受理投诉情况的统计可以看到,农资产品质量投诉却是居高不下。那么是不是没有重大案件发生,我们的职能部门就可以偃旗息鼓,放松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呢?
怪象二,有关部门踢皮球,维权活动成假货鉴别会。历年3·15,假货鉴别是必不可少的例牌菜。在各类大大小小咨询活动上,到场专家不厌其烦地向消费者传授辨伪之术,工程师拿来了模拟手指检测电风扇外罩间隙是否过大,农艺师带来农药残留检测仪检测蔬菜的农药残留,工商部门教消费者通过颜色光泽、柔韧度辨别电线的真假……
今年3·15还没到,类似的活动已经在各地上演。作为消费者,我有些气不过。平时衣食住行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商品,有些假货即使是专家也要通过仪器才能分辨,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消费者怎能练就这般本事?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本应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现在某些职能部门把责任一脚踢给消费者,指望普通消费者练就“火眼金睛”来打假,岂不是痴人说梦?
怪象三,维权搭台,企业唱戏,打假活动成了某些企业的产品推介会。记得去年3·15,笔者曾经亲历过一件“离奇”的事:一商贩竟在维权活动现场摆摊设点兜售假药,后被一上当的消费者当场揭露。知情者透露,企业只要向活动组织方缴纳一定摊位费,即可免费进场。不少地方的维权活动成了企业自吹自擂的舞台,企业和职能部门是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戏,甚至有些不良商家借打假的名义制假售假。
面对假货的冲击,要消费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固然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真正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使制假售假者无所遁形。眼下,不少相关部门已经开始部署力量,展开针对3·15的应景打假活动,此种仪式性的查处暂且不管长期效果怎样,我想这至少算是打击制假售假者的切实举动。打假是个大舞台,台上不管唱什么戏,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利益,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都应该是这出大戏的主旋律。大戏演出效果如何,作为大戏的幕后操盘手,政府职能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