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秀屿:“鲍”团发展
莆田市秀屿区是全国鲍鱼主产区之一,其中尤以产自南日岛海域的鲍鱼最为知名,因其品质优越而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统计,南日岛海域现有海上鲍鱼养殖塑胶渔排近2万口。去年,南日鲍鱼养殖面积达1000亩,产值约9亿元,已成为秀屿区乃至莆田市的水产支柱产业。
近年来,秀屿区着眼于一二三产同步发展融合,加快鲍鱼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鲍鱼加工流通业,培育渔旅新业态,做大做强集鲍鱼养殖、加工、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与鲍鱼相关的一二三产全产业链年产值已达15亿元。
强一产,以科技赋能品牌
“南日岛海域坐拥独特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南日鲍鲜美细嫩的高端品质,以及煮熟后鲍肉不会明显收缩的产品特性,令各地食客趋之若鹜。”近日,秀屿区南日镇镇长林敏告诉记者,南日岛是全国最早开展渔排式规模化养殖鲍鱼的乡镇,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鲍苗培育和成品鲍鱼养殖技术。
发展至今,南日岛已有两家省级水产良种场、35家鲍鱼育苗场,是全省重要的鲍鱼育苗基地之一。“育出来的鲍鱼苗用于自己养殖,同时也对外出售。”陈志华是福建省淼鑫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他手上管理着600口育苗池,长期与省水产研究所、集美大学、莆田学院等单位合作,培育皱纹盘鲍等新优品种。
“南日鲍是我们的拳头产品,这个得天独厚的禀赋绝不能丢。”秀屿区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吴惠雄说,几十年来,主要通过产学研的方式,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南日鲍进行科学育种,坚持品系改良不间断,确保品质稳定,提升品牌价值。去年9月,中国地标节组委会等单位联合发布《11种国家地理标志鲍鱼品牌价值排行榜》,南日鲍鱼品牌价值位列第6,高达41.66亿元。
南日鲍不耐高温,无法在靠近海平面的渔排网箱中度过炎热的夏天,所以,养殖户每年都要将鲍鱼运至北方海域进行度夏,从而增加了养殖成本。为此,个别企业正在联合科研机构,投资研发耐高温鲍鱼良种。同时,当地政府规划4000亩海域,引入南日鲍湾外养殖技术,发展规模化底播立体养殖,向更适合南日鲍度夏的深层海域拓展养殖空间。目前,该项目处于招商阶段。
补二产,往价值链上游走
最近几年,受全国产量持续增长的影响,鲍鱼的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养殖户扩产的积极性受挫。据统计,南日岛海域现有的养殖空间可支撑年产量1万吨以上,而去年南日鲍产量仅为6800多吨。
当地养殖户林金容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以“6头鲍”(即1斤有6个鲍鱼)为例,这种个头的鲍鱼需要养殖20个月才能上市,每个鲍鱼的综合成本在6至7元之间,而目前市场价在8元上下。显然,单纯养殖出售鲍鱼的利润已微乎其微,但如果加工成干鲍,一个可以卖到15元左右。
眼下,补齐鲍鱼产业链加工环节、向二产争取更高价值迫在眉睫。为促进鲍鱼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秀屿区在笏石工业园规划建设鲍鱼科技产业园,打造全省首个以鲍鱼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初步估算,产业园年产量可达3.1万吨,年产值约为10亿元。”秀屿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展宏说,鲍鱼科技产业园按照国家通用标准和行业要求集中建设,集海洋食品加工、冷链仓储、产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
骆文树是莆田市海发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首批签约入驻鲍鱼科技产业园的鲍鱼加工企业代表之一。“南日岛上没有工业用地,无法建设鲍鱼加工厂,所以公司的厂子零星分布在周边其他地方,规模都比较小。”骆文树说,有了鲍鱼科技产业园,就可以引入先进设备,更新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培育鲍鱼加工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优三产,向渔旅延伸链条
走进位于南日岛浮叶村的鲍鱼博物馆,宛如来到一个地上海洋世界,这里是全国首个以鲍鱼为专题的博物馆,展示着世界各地的鲍鱼品类、地理分布、食用历史等。“目前,馆内收藏有100多种鲍鱼壳标本,每年接待游客数千人次。”博物馆筹建者杨建忠告诉记者,其中有出自美国加州的“野兽级”红鲍壳标本,也有出土于意大利古地中海距今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的鲍鱼化石,更有被评为2019年度“中国鲍王”的特大鲍鱼标本。
随着入岛游客的逐年增加,当地政府适时筛选出一批代表性场所,打造渔旅休闲观光景点,培育旅游新业态,位于南日岛港南村的国鲍荟研学中心就是其中之一。该景点原是岛上首个鲍鱼育苗场,如今成为南日鲍历史文化的最佳展示窗口,每年接待游客数千人次。据讲解员介绍,国鲍荟研学中心设有8个展厅,重点呈现南日鲍产业的发展脉络、科技兴鲍的来龙去脉、海上牧场养殖体系等内容。
吃住行游购娱是海岛游的六要素,缺一不可。经过当地政府授权,南日岛返乡创业青年刘嘉仁以“国鲍荟”作为招牌,在岛上投资开办以南日鲍产品为主的商业门店,为游客提供有政府背书、品质有保证的伴手礼,满足消费者的旅游购物需求。“去年下半年才正式营业,国庆节期间销量达到数万元,前景可观。”刘嘉仁笑着说。
紧邻国鲍荟研学中心,南日岛海洋文化创意园项目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在今年国庆节前后开业。“创意园不仅具备吃住行功能,还可以提供游购娱服务。”莆田市南日海洋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捷介绍说,项目采用“民宿+研学+亲子+团建”的综合运营模式,打造南日岛特色民宿集群和研学基地,增加就业岗位和文旅收入,同时开发以南日鲍为主的特色产品,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林剑波 何金 通讯员 伊晓燕 欧东伟 陈世玉)
- 福州“海上春耕”忙 10亿粒鲍鱼苗下海“安家”(2024-04-14 11:37:38)
- 20亿粒!连江鲍鱼投苗(2024-04-14 08:24:35)
- 海上牧场“春耕”忙(2024-04-14 07:54:01)
- 鲍鱼“中国芯”养成记(2024-04-12 10:43:57)
- 海味山珍 “吃法”升级——探寻连江产业富民密码(2024-04-06 08:27:00)
- 罗源鉴江通过“以村管海”模式实现五村共治共管(2024-04-06 08:24:27)
- 罗源海陆春耕忙:田间试种再生稻 海上鲍鱼搬“新家”(2024-04-03 07:56:10)
- 罗源海上春耕忙(2024-03-26 09:24:50)
- 央视关注罗源:抢抓好天气 投放鲍鱼苗(2024-03-22 15:31:32)
- 鲍鱼制品打开日本市场 中印尼“两国双园”产品行销全球(2024-03-10 09:03:3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