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诸城双城同屏秀活动精彩上演
编者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9月10日中秋佳节,惠州日报社、诸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东坡先生的月亮”——惠州诸城双城同屏秀活动启动。中秋3天小长假,两地网友通过惠州日报云频道、爱诸城客户端视频号等平台,同屏“云赏”明月,共续千年东坡缘。因为苏轼,惠州、诸城两座相隔千里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相通的文化遗产、人文风景,两地在东坡精神的影响下,在历史长河中书写各自的精彩。今天,《惠州日报》《今日诸城》同步推出惠州诸城双城联动报道,讲述苏轼与惠州、诸城的人文渊源,以及两地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敬请关注。
惠州西湖夜景。 诸城潍河夜景。
惠州
东坡寓惠 润泽千年
惠州,具有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1400多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交融相会,为岭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素称“岭东名郡”“粤东门户”。在惠州漫漫历史征程中留下“雪泥鸿爪”的先哲名儒不胜枚举,如果要选出一个作为代表,那么非苏轼莫属。寓惠两年七个月,苏轼写下诗文无数,为民谋福利,整理湖山,成为惠州最著名的“城市推广大使”,自此“天下不敢小惠州”。今日之惠州,正朝着奋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铿锵前行。
东坡寓惠
有力促进岭南文化发展
北宋绍圣元年(1094)十月,苏轼贬谪惠州,任无签署公事权力的“宁远军节度副使”。
苏轼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之自叹,可见惠州是其生命中重要的一程,促进了岭南文化发展,同时极大提升了惠州美誉度。
作为贬官,寓惠期间的苏轼虽然不能行使官权,但他尽可能地利用他的关系和影响力,为群众做好事,为百姓谋福利,赢得惠州百姓的爱慕和拥戴。
苏轼在惠州度过了两个中秋节。绍圣二年(1095)中秋,抱恙在身的苏轼,在合江楼上度过一个平常安和的中秋,这个中秋他没有写下“中秋诗词”,在诗文、书信中流露出“北归中原”“复得生见岭北江山”的愿望。
在苏轼众多诗文中,“月”字出现1000多次,他喜欢借月述说乡情、爱情、友情、亲情的人生感悟。苏轼在惠州写下不少关于月的诗词,在惠州度过第一个中秋节后的次月,再度月圆,苏轼写下《江月五首》,留下“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等千古佳句,将丰湖月夜美景媲美杭州西湖。
绍圣三年(1096)中秋,北归无望的苏轼铁心“不辞长作岭南人”,后来以一首词《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表达豁达超然之心境,其中“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更是表达在患难与共的王朝云不幸病逝后的深切悲凉及哀痛情境,令人动容,同时与20年前在密州写下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遥相呼应,艺术表现力已臻化境,兼具历史意义与美学价值。
寓惠期间的苏轼,思想走向成熟,文学创作获得新的丰收,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当中不乏千古传诵的佳篇。有研究指出,苏轼在惠州共写下诗词、杂文587篇,数量仅次于其在黄州的750多篇,在其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历代文坛中也传唱不衰。
东坡寓惠遗迹众多,除了他资助修筑的苏堤、东新桥、西新桥,还有罗浮山、汤泉、合江楼、嘉祐寺、朝云墓、六如亭以及“为终老计”在白鹤峰建造的东坡故居等,尤其是东坡寓惠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东坡祠,成为惠州文化史上最具标识意义的实物构件之一。
“远者来、近者悦”
惠民精神激荡惠州山川大地
“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鹤观一峰,独立千岩之上。海山浮动而出没,仙圣飞腾而往来。”苏轼寓惠时这篇《白鹤新居上梁文》形象地描绘了山川秀邃、文化深厚的名城惠州。苏轼,为惠州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受东坡寓惠文化和东坡精神影响,历代惠州人励精图治、奋楫争先。
“奋厉有当世志”。苏东坡一生秉持家国情怀和民本情结,其凝聚的惠民精神至今依然激荡在惠州的山川大地之间。多年来,惠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得“惠民之州”成为惠州享誉全国的城市品牌。今天,惠州提出持续擦亮惠民之州品牌,促进共同富裕,让苏东坡民本情怀的价值得到升华。
此外,苏东坡平生功业中的闪亮点——“两桥一堤”所承载的城建思想,也在当今的惠州得到生动演绎。惠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改善城市形象,创造良好环境,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们惊喜地看到,惠州将人文、区位、自然等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相继摘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国字号“金牌”。尤其是近5年来,惠州紧紧围绕广东省委“1+1+9”工作部署,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2+1”现代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实现发展大跨越、城市能级大跃升,GDP从3000多亿元增至近50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跨入全国“万亿工业大市”方阵。
当前,惠州正深入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奋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计划2026年GDP实现8000亿元,综合实力迈入国内一流。同时,惠州正在将提升软实力与增强硬实力相结合,深挖城市精神内涵,焕发岭东名郡时尚魅力,让惠州成为宜居、宜游、宜业、宜创的活力之城。
900多年来,苏轼的如椽巨笔和人格魅力让惠州人怀念。他过化存神,依然在为惠州代言,让这座城市在新时代依然“远者来、近者悦”。
诸城
东坡主政 诗名千载
诸城地处山东半岛、黄海之滨,历史悠久,有证可考、有案可稽的文明史可上溯至7000年以前,被学术界公认为古代东夷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时期,鲁庄公在此“城诸设防”取名诸邑……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东武县为诸城县,属密州,自此“诸城”始得其名。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苏轼的这首《望江南·超然台作》,为世人展现了一幅北宋时期诸城的水墨画。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三日调任密州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中旬赴任徐州,苏轼在诸城两年多时间,留下不少精彩篇章。
苏轼之于诸城
主政两年留世作品209首(篇)
评论山东各地历史文化,学术界有“诸城厚,安丘透,博山秀”之说,诸城被誉为“东国名地”“文章府地”“文献之邦”“礼仪之邦”。
诸城文化底蕴深厚。先秦两汉时期,诸城学术开放,经学繁荣,黄老并举,百家汇聚,一度成为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心。唐宋以降,历经明清,达于当今,诸城文化持续繁荣、数度辉煌、人文渊薮。仅《四库全书》所收录的诸城籍文士著作就达30多部200多卷。苏轼弟弟苏辙有诗称:“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三日,39岁的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太守(治所在诸城),为诸城历史特别是诸城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苏轼第一次主政一方、担任太守。他灭蝗、祈雨救旱、治盗、救治弃婴、为民上书免秋税……治绩斐然。
治事之余,苏轼走遍诸城的山山水水,创作生涯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先后创作并得以留世的诗词曲赋共计209首(篇),其中《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江南·超然台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四首,分别表达了其对亡妻的爱、对兄弟的情、对故土的思、对国家的忠,深刻展现了他厚重的家国情怀、赤子之心,成为千古绝唱。其中,《江城子·密州出猎》开豪迈词派之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艺术高超,被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为流芳千古的中秋第一词。
苏轼任密州太守第二年(1076),政通人和,他将城西北角一废旧之台修葺一新,政事之余,邀请同僚登台远眺,南望马耳山、常山,北俯潍水,吟诗作词。苏轼《江城子》曾写道:“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其弟苏辙“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并作《超然台赋》予以赞咏,引发苏轼《超然台记》横空出世,成就千古名篇。
有了“超然”的处世态度,人就会变得坦荡而达观。苏轼的心路历程由曲折复杂、矛盾挣扎,最终趋于平和、超然,为他后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伟大人格的养成勾勒出了基本轮廓。
新时代新诸城
产业强市工业优先
无论是苏轼之于诸城,还是诸城之于苏轼,都是一段无法泯灭的记忆,都是一段值得研究的历史。诸城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而深厚的文化积淀也熏陶和影响了一代文豪。
有文化、有思想的诸城人总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特别是近百年来,诸城人积极融入时代的大潮中,其间所涌现出的政治、文化名人,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多,他们在诸城的近、现代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近年来,诸城市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工业优先”战略,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打造宜居宜业的活力之城。诸城市以自身畜牧业、食品加工业为基础,积极推动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瞄准市场,将预制菜产业作为重点突破方向,逐渐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全产业链。如今,诸城预制菜生产企业已发展到550家,每年有600万吨的预制菜销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超过百亿元。2021年,诸城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67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8万元。
诸城市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连续三年被山东省政府表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入围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全省工业十强县、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县城看发展》特别报道中,诸城市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县(市)。
2022年7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别节目《走进县城看发展》推出了关于诸城的直播报道,央视新闻频道、央广中国之声、“央视新闻”客户端同步呈现,向海内外推介诸城,再次将镜头聚焦千古文豪苏轼。
历史,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揭过光辉的昨天,勤劳智慧的百万诸城人民,正在抒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诸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琪 惠州东江图片社 诸城市融媒体中心)
- 用温暖,填满他们对家的思念(2022-09-15 09:04:47)
- 罗源县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暨强国复兴有我主题活动(2022-09-14 16:24:11)
- 《致海内外的有福之人》中英双语“家书”上线(2022-09-14 09:12:02)
- 中秋假期福建本地游客占比超六成(2022-09-14 08:59:43)
- 在闽江之心看月亮爬上来(2022-09-13 18:53:32)
- 中秋小长假,连江这些景点火了!你去过几个?(2022-09-13 17:48:14)
- 中秋假期,福州文旅市场活力尽显(2022-09-13 15:04:35)
- 本地游、周边游、自驾游促福建假日文旅市场复苏(2022-09-13 11:19:15)
- 中秋假期7340.9万人次出游 本地游成主基调(2022-09-13 09:02:47)
- 台湾铁路中秋假期故障影响逾7万人(2022-09-13 08: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