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车市迎来新一轮降价潮
春节刚过,国内汽车市场上迎来了一轮降价潮。多家车企宣布下调旗下车型的价格,这次车市的降价的主要原因在哪,车企是否属于不计成本地降低车辆售价呢?
春节刚过,率先宣布降价的是比亚迪,旗下两款车型最低售价为7.98万元,价格均下降了2万元。随后,长安启源、哪吒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的新能源品牌纷纷跟进降价。记者注意到,这次车市的降价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降价的幅度从5%至15%不等,价格下降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 王都:主要的降价(品类)是新能源(汽车)。现在我们国家的新能源车企,已经有了很强的实力,进步非常快,同时规模也非常大。已经具有了降价的实力和油车直接开始竞争,这就是它们开始降价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专家表示,眼下不少新能源车企通过降价并打出“电车比油车低”的口号,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阶段。
与此同时,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采取较大幅度的降价,是否以牺牲利润甚至不计成本地降价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呢?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 李云飞:前些年的话,大家整体感觉到,就是电动车比燃油车贵。今年的话,受益于规模化优势和我们的全产业链优势,真正实现了电车价格比油车低,能够让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产品,更实惠的价格,加速中国市场“油转电”。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4年车市的竞争将异常激烈,通过降价,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是很多车企的必然选择。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 张永伟:应对竞争压力,很多企业顺理成章就会去考虑用价格来占领市场。当然通过价格来去应对竞争,只是企业在短期发展当中的一条策略。
降价非必选项 企业应采取多方式拓展市场
专家进一步指出,汽车厂家依靠降价手段占领市场很难支撑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应通过不断开展技术创新、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等多种方式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麦肯锡共同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30年,全球乘用车市场新能源的渗透率将达50%,中国消费者对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技术迭代将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进入快车道。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 张永伟:特别是在汽车行业,这是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技术创新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要想从长远制胜,每一个企业都要有一定的技术迭代的能力,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和快速推出新产品,去获得市场来构筑竞争优势,这应该是根本之道。
不仅是在技术创新上,加大海外出口、打造国际化品牌也应是中国新能源车企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记者注意到,正在日内瓦举办的国际车展上,上汽、比亚迪等积极参展,并全球首发了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充分说明了中国车企正在加速打造国际品牌。
上汽名爵西班牙及葡萄牙分公司副总裁 佩德罗:我们选择在日内瓦全球首发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它有很多技术优势,其中之一是锂电池,也有固态电池,续航里程可达800公里。
上汽国际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赵爱民:从1月份数据来说,整个我们上汽在全球的交货量同比增长了2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汽车工业的对外贸易开局良好。据统计,1月份汽车出口同比增长了47.4%。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 王都: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去年已经有了500万辆的一个出口规模。在国外,中国品牌汽车的利润还是比较好的,这样的话,能够支撑企业进一步研发、发展,这个是很重要的。
- 哈尔滨一烤羊腿店用八两秤被罚(2024-03-02 10:54:09)
- 新修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施行 你接到快递小哥电话了吗?(2024-03-02 08:00:29)
- 东南汽车城开展百日攻坚 总投资241亿元(2024-03-02 07:43:24)
- 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智能汽车算法挑战赛启动报名(2024-03-02 07:43:24)
- 外交部:敦促美方停止歧视打压中国企业(2024-03-01 15:50:07)
- 奔驰放弃全电动车计划(2024-03-01 15:29:29)
- 拜登发声,将采取前所未有行动!(2024-03-01 14:45:32)
- 惊人的相似!深夜,暴涨!(2024-03-01 11:37:20)
- 商务部:中国汽车在全球广受欢迎靠的不是低价倾销(2024-02-29 21:36:24)
- 苹果突发:取消!裁员!(2024-02-28 16:33:29)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