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医生受伤后重登手术台
8月15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陶勇,在其个人微博中晒出一张照片,获赞超10万。
照片中,他穿着手术服坐在手术台前,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操作,配文里他说,“感谢护士长送我的手术帽,和常营园区高大上的手术室相互辉映。”在经历恶性伤医事件后,陶勇终于再返手术台。
↑陶勇医生发布的微博
27岁时,陶勇以眼科学博士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31岁,他在北京朝阳医院葡萄膜炎专科门诊开诊;37岁,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然而,2020年1月20日,陶勇在行医时被一名男子砍伤,伤情严重,很长一段时间无法正常工作,恢复后他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指导和培养年轻医生和科研和成果转化上。今年5月,陶勇重新拿起手术刀,回到手术台。
8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与陶勇进行了对话。重返手术台,他表示“感觉非常好”,对于过往的经历,他也看得很开,“躯体的伤害把我打倒了,我还能爬起来”,忘掉过去最好的方法就是展望未来。现在,他正在参与一项“光M计划”,用科普、科研、技术让视障群体“就算暂时眼里没光,仍然心中有爱、有希望”。
“有时候会想起‘那件事’,但我比较看得开”
红星新闻:重新拿起手术刀做手术,你的感受如何?
陶勇:还是非常好的,毕竟是熟悉的地方,原来我给病人看门诊,手术要别人做,现在亲自(做手术)的话,跟别人在沟通的环节障碍会少一些。这样会更自如。
红星新闻:重新拿起手术刀,有没有什么契机?
陶勇:现在我做的也不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这些还是由团队来做的。对于我来说,还是跟之前一样做那些疑难复杂的(手术),所以没有什么改变。
↑网友为重返手术台的陶勇留言点赞
红星新闻:之前在就诊时遭遇了恶性事件,现在又回到这个工作环境,会有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吗?
陶勇:有时候会想起那件事情,但我的性格比较看得开,所以这种顾虑和迟疑并不会完全阻碍我去给一些疑难眼病的患者做手术。如果只是伤到了我的躯体,这是一种打击,我还能爬起来。如果把我的意志整个打击下去了,把我选择的人生道路打击下去了,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红星新闻:手术台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陶勇:手术台对我来说既是解决问题的地方,也是发现问题的地方。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在手术中完美解决,坚持在临床上工作,可以持续为自己的科研思路积累素材。一方面,可以在手术台上解决病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以现有手段还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未来的科技开发寻找问题的来源,毕竟,有时候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红星新闻:你一直在眼科疾病治疗领域深耕,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对其尤其感兴趣?
陶勇:我妈妈小时候是沙眼患者,我从小就觉得眼病患者非常痛苦。但我妈妈把眼睛中的结石取出来之后,她就舒服了。所以我觉得眼科医生能够帮助患者,再加上我物理光学学得好,综合起来我就认为自己就是适合学这个。
红星新闻:家人朋友支持你现在的工作吗?5月重返手术台的时候有没有庆祝一下?
陶勇:我的家人朋友都非常支持我,在我个人的工作方面,他们从来都只有支持和鼓励,非常尊重我的选择。当时没有怎么庆祝,我每天出门的时候都会跟家人拥抱一下,每一天都过得很温暖,并没有什么额外的仪式。最近的一次仪式是我爸爸过生日,他的生日是7月份,给他买了个蛋糕。
“如果意外先给你敲了门,不妨告诉它再等等”
红星新闻:你对很多事情都看得很开,心态很好,是怎么做到的?
陶勇:我觉得是因为心中有一些比较大的目标。今天在北京儿童医院做一些分享,我有很多感触。
我觉得有时候人心不大、烦恼很多,关键可能在于自己站的高度太低、视野太窄了。我们在山脚下时,眼里可能只有树、只有房子,但是如果你能站在半山腰或者山的更高处,你能看见河流、看见远处的山川。站的高度不一样,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
当你攀升到很高处,细枝末节、一些烦恼就会被忽略掉。那些曾经在山脚下看到的庞然大物,站在山顶上看,其实就是一个小黑点儿。
↑陶勇为儿童做眼部检查 图据央视新闻
红星新闻:你刚才提到的“大目标”具体是指什么?之后的规划可否透露?
陶勇:我们有一个“光M(盲)计划”,光就是“光线”,“M”既是光芒万丈的“芒”,也代表了视障群体的“盲”。这个计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科技手段和科普来宣传正确的用眼知识,减少近视、眼睛疾病的发生,通过泪液检测等科技手段,能够在早期检测出疾病的病因,早诊断、早治疗,开发更多新的治疗药物,希望能通过科技让光线进入眼中。
另一个部分就是通过人文关怀和公益活动,将“希望”带到视障人群的心中。我们给视障儿童开了一个“听光的声音”这样一个培训班,让他们能够成为有声网站的主播,学会讲故事、学会表达和沟通,这样他们未来除了按摩师这个岗位,还可以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我们还专门给他们制作“光芒小书包”,书包上有盲文设计,像圆规这些比较尖的文具,会在尖尖上做一个盖子,推掉才能使用,圆规上也会有盲文提醒,方便他们更好地整理文具、使用教材。同时我们也推动融合教育,包括大字本等等这些适合低视力患者去普通学校学习的教材。
我们希望让这些视障群体虽然暂时眼中无光,但是仍然心中能够有爱、有希望。这就是我之后毕生的目标。
红星新闻:你经常在微博上给别人答疑解惑,为什么愿意花时间去做这件事?
陶勇:大家会私信发来很多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我能够通过微博看到一双又一双渴望又焦急的眼睛,我也希望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让他们更好地从困惑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看到科技的希望,同时也感受到关怀和爱。
红星新闻:你现在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吧?
陶勇:对,都恢复了。我觉得忘记伤痛最好的办法就是展望未来,因为心中有目标,所以风雨里不容易折腰。我想对曾经遭遇过意外或者是打击、挫折的人说,如果意外先给你敲了门,你不妨让它在门外等一等,对它说:“我可以让明天先到来。”
红星新闻记者 李毅达 任江波 实习生 蒋文昕
- 勺柄贯穿患者眼鼻险些深入头颅 医生“借道”智取……(2023-08-12 09:13:12)
- “第二届闽江泪道眼眶眼整形高峰论坛”圆满闭幕(2023-08-06 19:44:06)
- 少年盲眼萎缩 “神奇球囊”植入保住眼球保美观(2023-08-06 10:22:04)
- 孕妇“口腔溃疡”大半年 一查竟是癌(2023-07-26 09:59:22)
- 全球首例!福建微创植入“永仁心”获成功(2023-07-25 09:26:09)
- 福建省首例丘脑痛运动皮层电刺激术在榕完成(2023-07-11 08:54:13)
- 国内首例孤独症脑深部电刺激手术在榕完成(2023-07-04 08:30:19)
- 国内首例孤独症DBS手术在福州完成(2023-07-03 12:03:49)
- 肯德基骑手被曝偷医院患儿外卖(2023-07-03 10:06:53)
- 《柳叶刀》公布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人类失败原因(2023-07-03 09:17:17)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