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创新推动保护传承 留住“乡愁”
福州日报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黄益辉 肖丹
对古建筑进行修复、老建筑焕新颜注入新生命,群众自发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留住乡愁……近年来,罗源县不断更新城市发展理念,将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发展共识,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在古民居、古建筑活化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让古建筑焕发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千年古刹守护如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太尉宫位于罗源县中房镇乾溪自然村,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原为陈苏宗祠。陈太尉宫集五代、宋、明、清的建筑风格于一体,整个建筑未用一颗钉子,被称为“江南瑰宝”。
近年来,罗源县文物保护部门请来古建筑专家对陈太尉宫进行调查、测绘、鉴定,提出专业的修复方案。“我们保留了相应年代的古建筑营造法式和地方营造技法的特点,对陈太尉宫的柱、斗、拱等特色构件进行修复,修旧如旧。”罗源县文体旅局工作人员孙秀清介绍,施工单位收集了旧石料、瓦片、木料等用于修缮,以求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原材料的质感。
在罗源城关岐阳旧屋区改造工地上,一处古建筑格外显眼。这个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修建的郑氏宗祠,造型精美。据了解,郑氏宗祠在岐阳旧改范围内,为了保护文物不受影响,罗源县在旧改计划刚确定时,就开始对郑氏宗祠的保护,对周边建筑进行调查,同时严格按照文物控制地带制定了建设方案,报省文物局审批,获得批复后,对郑氏宗祠进行了修缮。
据介绍,罗源目前有不可移动文物403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保护历史建筑,罗源县不仅制定了一系列文件,还委托专家对11个乡镇开展历史建筑普查,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纳入多规合一平台。
- 罗源无障碍设施样板区项目全面完工(2024-12-04 07:44:44)
- 罗源:深耕文明沃土 建设和美乡村(2024-12-03 08:05:58)
- 罗源新成立两家协会 分别为鲍鱼协会和电子商务协会(2024-11-24 08:24:06)
- 罗源鲍鱼和电商产业有了“娘家人”(2024-11-24 07:48:14)
- 罗源县蓝豹应急救援队员和警方热情相助 11名残障游客顺利出站(2024-11-23 08:57:57)
- 罗源:多方合作 助残障游客出行(2024-11-23 08:57:35)
- 罗源湾畔,“向海经济”逐浪兴(2024-11-16 09:57:29)
- 罗源:向海图强逐梦深蓝 产港城人融合发展(2024-11-15 16:15:52)
- 公示!福州这些市县拟获激励支持(2024-11-14 08:46:21)
- 罗源政法机关多维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搭好连心桥 当好贴心人(2024-11-12 07:35:10)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