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以全面深化改革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06-11 09:05:00来源:福州日报

福州做大做强闽都创新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记者 林双伟 摄

黄建雄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方法和实践要求,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方向,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州实践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以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

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对引发生产力跃升、生产关系调整和创新资源配置具有关键影响。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牵引作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聚力汇集科创资源要素,着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大增量”。

推进科创载体迭代升级。深化创新集聚区建设,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优势,一体推进福州高新区、福州软件园、大学城、科学城等建设发展,整合盘活高校、院所、园区、企业等科创资源,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享的创新生态。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提升科创载体策源功能,推动科创走廊各片区构建“1+X”赛道体系,推动科创载体向专业化、高端化提档升级。立足打造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做大做强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州海洋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大实验室“头雁”引领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深化运用“揭榜挂帅”机制,聚焦新材料、光电技术、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技术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用同频共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引导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互相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形成供需侧紧密结合、上下游合力共谋的高效创新机制,带动产学研用一体贯通。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畅通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全方位对接。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加强高等教育系统谋划,高标准建设福州大学城联合研究生院、天津大学福州国际联合学院、福耀科技大学(暂名)等,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成果产出,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头活水。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深化校地合作机制,加强与福州大学等高校互利合作,强化氢能、化工新材料、光电产业、无人驾驶、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突破,努力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无缝转化。加快构建人才战略支撑,加大院士、产业领军人物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自主培养,健全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

以改革优化产业体系架构

汇聚新质生产力发展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要抓住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窗口,探索智能、融合、高效、绿色的发展路径,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高水平高能级的产业新体系。

持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制造业“智改数转”,以生产换线、人机协同、上云上平台等方式,对福州纺织、轻工、机械等传统特色产业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改造升级,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促进数字化转型项目供需对接,以数实融合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推动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积极向上下游拓展“服务型制造”,将更多本地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配套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增值。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主力军作用,以链促群、强基兴业,打造更多上下游协同、大中小融通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完善招商引资机制,瞄准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大力招引专精特新、行业龙头企业,促进强链补链延链。狠抓重点平台、重点区域、重大活动招商,创新开展以侨引侨、以商招商、细分领域招商等多元化招商,不断扩大引资渠道,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全面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加快发展“工业上楼”新模式,推动土地资源要素向重点制造业产业链汇集,探索打造“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新型产业链。

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新赛道。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依托新材料、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氢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产业链系统突破、规模增长和竞争力提升。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借助场景创新和需求牵引,推动新一代光电、自主人工智能、未来能源、深海空天开发、元宇宙、未来医疗等潜力产业倍增发展,前瞻布局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等孕育期未来产业,加快形成部分领域先发优势。

以改革畅通国内国际循环

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稳定发展预期、释放市场活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循环畅通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要坚持以改革促开放,破除区域壁垒,不断扩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双循环联动效应,不断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拓展纵深、开阔空间。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落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土地、劳动力、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聚焦加速消费变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引领新型消费井喷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锚定撬动内需大市场,满足更高端、更智能、更环保的新型消费需求,聚焦汽车、家电、家装等重点领域,抓紧建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构建“生产—消费—回收”的完整产业链条,强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牵引支撑作用。

推进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构建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和服务模式,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全球范围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不断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着眼优化政务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好办易办,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惠企政策监督落实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创业成本、运行成本,为企业谋创新、闯市场保驾护航。

建设高水平开放门户。紧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福州新区开放开发,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境外高端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福州。推进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推动设立中印尼发展促进会和产业联盟,建设中印尼开放合作人才特区和技术人才合作基地,加快打造共建“一带一路”新旗舰项目。积极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探索完善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产业深度协作机制,建设形成集聚两岸资源要素、在全球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着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幸福家园。

以改革健全绿色发展机制

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律性认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先行优势,加快推进整体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

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保卫战,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建设,确保全市生态环境保持高位稳定、持续优化提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推进全域治水,争创国际湿地城市,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创新推动多领域多场景“无废细胞”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市韧性和治理水平。

完善绿色低碳发展制度。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构建完善绿色财税金融激励机制,强化绿色资金对绿色产业的引导力。推进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场景开发,营造绿色生活新时尚。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盯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延伸“生态+”产业链条,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农业、文旅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把绿色潜能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进一步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投入、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机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完善碳汇交易市场,探索林业碳汇场外交易模式,开发多类型海洋碳汇项目试点,不断拓宽“两山”转化的实践路径。

(作者系福州市委常委、秘书长,市委改革办主任)

【责任编辑:陈颖】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AI原创歌曲《I'm Fine Here》来了
AI原创歌曲《I'm Fine Here》来了
海上福州
海上福州
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
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
2024“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在榕开幕
2024“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在榕开幕
福州房产频道
升级!打造“好房子”!多地调整新建住宅设计建造规范
升级!打造“好房子”!多地调整新建住宅设计建造规范
专题推荐
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
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
2024“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
2024年福州市网络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