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林红 柯鸿芳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理论文化观点的创新突破,又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既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担负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在交流互鉴中扩大国际影响力。
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
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为本、创新为要,既要守护本源和根脉,守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之正,又要顺应趋势和潮流,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把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内容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对内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为此,我们要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作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传承与发展中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首先,要保持对中华文化理想、价值、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地将“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谱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种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其次,坚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谱写当代华章。“守正创新者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数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璀璨文明,契合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创造性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还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最后,以“两个结合”创新、丰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结合”的前提是相互契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任务本质相关,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正是这种相关与高度契合性,为“结合”奠定深厚基础,“结合”的结果是相互成就。通过“两个结合”实现中华文明的生命重塑与时代转型,实现深层次的文化再造,造就了新的文化生命体,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中华文明的更新和现代转型,而中华文明的更新和现代转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首先,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和发展动力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必须坚守人民立场,“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此,创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够创造出真正的优秀作品。但是,在当代的文化创作中,存在着抄袭模仿、内容空洞等问题,不仅影响文化创作的品质,也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创作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其次,聚焦精品创作,注重文化作品的内涵和质量。不仅要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独特,更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文化创作中,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汲取人民智慧力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更多符合时代特点、贴近人民需要、富有文化内涵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交流互鉴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首先,着力提出并展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深邃思考“人类社会应该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体系五个方面系统阐释其主要内涵,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给出中国方案。这一方案为世界文明进程提供了方向指引、昭示了光明前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与认同。
其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强调不同文明的平等性,同时立足于现实客观的现代化实践,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共同丰富人类文明多元图景。他还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高度,提出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只有通过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包容共生,才能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从而推动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数字中国”等,有力促进中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产业共同合作、共同发展,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作者分别系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闽江学院研究基地研究员,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福州市委网信办:探索网络文明守护机制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2024-10-10 17:46:17)
- 外交部回应赖清德重弹“互不隶属”论调:台湾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2024-10-10 17:17:37)
- 油价今晚要上调!加满1箱油将多花5.5元(2024-10-10 17:02:11)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4-10-10 16:07:55)
- 麦当劳板烧鸡腿堡全新升级,携手FARMER BOB打造美味与潮流跨界体验(2024-10-10 11:25:37)
- 数字人民币平台发放数字资产红利?谣言!(2024-10-10 10:57:01)
- 一个万亿级产业的崛起之道(2024-10-10 10:27:02)
- 中法艺术家福州再续“文化之春”(2024-10-10 10:27:02)
- 新华社:国足已到最危险的时候(2024-10-10 10:01:14)
- 杀妻中国男21年后被捕 疑王思聪舅舅(2024-10-10 09:41:00)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