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时评|打卡之风能否打住
据央视网报道,福州市日前在全国率先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这一消息引起全国关注,网友纷纷点赞。一石激起千层浪,厦门、泉州、成都、济南、广州等多地纷纷下发通知,取消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强制要求。这一良好的开端,能否打住打卡之风呢?
“强制完成”“完成率纳入教师和学校评比”“学习内容超出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在安全教育平台App打卡,一直被质疑是形式主义。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没有手机和电脑,要完成高频率的打卡任务,只能由自己代劳,甚至还需要摆拍,共同完成“演出”;对老师来说,打卡是一项硬指标,统计完成数据、逐一通报未完成学习的人员名单,占用了大量时间;对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没有学到有效的安全知识,也会因为从小受到形式主义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思维方式。可见,打卡式的安全教育,除了怨声载道,没有实质性成果。
此次福州率先叫停,正面回应了老师和家长的呼声。我们在叫好的同时,也必须反思,这一让老师、家长、学生焦头烂额的做法,何以存在这么久?近年来,学校的社会职能被过度挖掘,相关部门试图通过学校实现治理意图,从反诈宣传到强制下载各类App,再到微信群里各式各样的打卡、接龙,不一而足。
现在,多地教育部门明确取消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是对此前做法的纠偏,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终止。事实上,很多家长也理解,安全教育平台的初衷,是为了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教育应该有,但不能简单地打卡,还可以通过上专题课,举办知识竞赛、文艺节目、安全演练,以及参观实践基地等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肯定比在App上打卡有效得多。
欢呼之余,家长们也应意识到,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的举措,并不意味着可以彻底松绑。安全事故的发生没有指定地点,安全教育也从来不分时间场合,没有了“家庭作业”,但帮助指导孩子防范身边的风险,依旧是家长日常之责。
诚然,取消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只是破除形式主义的一小步。其实,名目繁多的打卡任务又何止于校园?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上,为了简化流程、应付检查,用“简单化”“一刀切”的方式处理事情,处处留痕的事例比比皆是。比如,各类繁琐的手续和审批程序,是否真的有必要?大动干戈的面子工程最终是否真的惠民?那些漂亮的总结和报告是否真的言之有物?我们不妨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听一听群众声音,看一看工作实效,对花样百出、名目繁多的形式主义来个“大扫除”。(十月)
- 多地叫停安全教育平台强制打卡:学习流于形式,加重家长负担(2023-11-20 11:42:09)
- 打卡人数众多,福州知名小区宣布封闭天台!网友:终于锁了(2023-11-14 21:49:03)
- 福州市教育局发出通知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不再强制打卡(2023-11-12 08:17:34)
- 歌手林志炫来福州啦!打卡三坊七巷,品尝橄榄汁(2023-11-11 15:28:39)
- 2023福州大篷车城市漫步计划CityWalk爱来湖游来啦(2023-11-10 17:06:58)
- 晋安湖畔健身打卡 同做可持续发展理念宣传员(2023-10-29 07:58:10)
- 知名女演员打卡地成网红“景点”!当地紧急提醒(2023-10-03 15:32:17)
- 闽侯雪峰山城新增三景点(2023-08-29 09:01:59)
- 雪峰山城将新增三个打卡点!(2023-08-28 10:27:21)
- 爱情岛全面升级“加糖”开放(2023-08-23 08:05:3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