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闽侯古厝“搬家记”

2022-09-23 11:13:31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陈木易 林双伟

连日来,迁建至闽侯旗山湖青春创客天地内的三橄榄一号古厝,正参照国家级创客空间的标准,进行修复和二次装修改造。9月5日,本报A4版刊登了大学城迁建古厝改造成创客中心的消息,引发读者广泛兴趣:古厝是如何进行迁建保护的?

三橄榄一号古厝迁建,相当于涅槃重生。在闽侯,类似这样的“重生”不在少数。接下来,记者带你一睹闽侯古厝“搬家记”。

闽侯古厝“搬家记”旗山湖青春创客天地内的古厝群。

7座古厝已完成或正在迁建

据统计,闽侯县已完成或正在开展迁建的老厝共有7座,分别位于荆溪、上街旗山湖、甘蔗、青口等地。

比如,旗山湖公园内,异地迁建后的蔗洲村27号古民居整体呈现为“器”字形布局,目前已中标,业态规划为中餐厅。

三橄榄一号,预计在9月30日前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计划建成以路演大厅、展示中心、招商洽谈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共享区域,打造“没有围墙”的旗山湖青春创客天地,并进行申报旗山湖公园市级创客空间准备。

闽侯古厝“搬家记”建筑工人在三橄榄一号古厝内加工木构件。

这些古厝为何迁建如何选出

2020年8月起,闽侯县委托福州市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古厝全域普查核查登记专项行动。

通过卫星影像图比对,发现全县境内的瓦屋面建筑约3万多处。经过初步筛选后,开展实地走访调查,确定相对完整的木构建筑约8000多处。随后,市规划设计院邀请行业专家预审,再筛选出具有保留价值的古厝约1500处,并按照保护价值等进行初步分级分类,提交闽侯县住建局会同资源规划局、文旅局等行政主管部门并邀请省、市历史文化保护专家进行评审认定,经公示后报请闽侯县政府研究同意,最终形成了重要历史建筑、一般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三类的预保护名录,共1200多处。

原则上,这些被列入预保护名录的建筑,都应原址保护。但近年来,随着闽侯县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在预保护名录中的古厝因道路建设或其他原因无法原址保留,需要迁建异地保护。为了让历史文脉得以留存,古厝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极少数隶属于预保护名录中的古厝通过“搬家”的形式,重新“活”起来。

闽侯古厝“搬家记”一座迁建的古厝,被用来展示非遗手工艺品。

“搬家”之前需要进行哪些准备

闽侯县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古厝“搬家”之前,会先经过一系列的论证程序。

首先,由征收实施单位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评估论证,提出老建筑的保护处置建议,然后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评估论证成果进行评审及公示。

其次,确定迁建后,由项目业主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编制迁建保护规划,提交规划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及公示。

再次,迁建选址论证完成后,还要组织编制迁建修缮设计方案,同样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及专家进行审查。

最后,再综合古厝构件和迁址地的实际情况,启动迁建工作。

“以往的业态布局都是先修建筑再开展招商,但会出现建筑条件根本无法满足使用功能的尴尬境地,甚至会出现不得已将老建筑内部布局局部进行拆改的情况。特别是闽侯地区的古厝基本属于非围合式建筑,在内部空间打开上有一定局限性。为此,我们得反其道而行,积极配合运营单位先做好商业业态的前置规划,再综合迁建古厝的建筑属性,进行修缮和装修改造,这样不仅能降低前期修缮成本,还能避免对这些老构件造成二次伤害。”上述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闽侯古厝“搬家记”完成迁建工作的古厝。

迁建修缮如何看起来更“自然”

迁建工程启动后,施工人员前期会先根据迁建修缮图纸,结合修缮前情况对整座老建筑所涉及的老构件进行钉牌编码。同时,在人工拆卸过程中进行一轮初期破损认定,形成落架构件清单。最后,将构件移至新址进行复建,整个过程堪比玩乐高积木。

那么,迁建修缮过程中,如何让古厝看起来更“自然”?

这就涉及到一些未被列入预保护名录的古厝,其木构件、石构件及装饰类构件具有再利用价值。而这些老构件在被二次使用前,会先被拆下,运送至指定的存储仓库,随后工作人员会对每件老构件进行条码化管理,并上传关于该构件的相关信息,形成台账。

在老建筑的修缮过程中,闽侯县有关部门会积极鼓励施工单位申领利用上述老构件,并且跟踪登记老构件二次利用去处,做到可追溯性,完成构件编号拆除、构件入库、二次领用、使用回传流程上的闭环。

在荆溪镇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内,绝大多数老构件在迁建修缮过程中,被重新用于望板、椽板等部位,不仅让焕新后的3座老建筑不显露刻意营造的痕迹,看起来更“自然”,而且更贴合那个时代的“味道”。如今,这3座老建筑被广泛应用在工艺品展示、艺术品陈列等方面,给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增添不少看点。(记者 陈木易/文 林双伟/摄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