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福州“三坊七巷”古城新貌 展现新时代精神

2022-06-16 22:29:00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福州,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曾先后5次为国都、行都,闽江横陈,群山环抱,以城北越王山为屏,城南于山、乌山为阙,契合“环山、沃野、依江、吻海”之形胜。吴良镛先生赞誉福州古城尊重自然、天人合一,实乃“东方城市规划的典范”。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城市中轴线的核心段,北起杨桥巷、南至吉庇巷,三坊七巷的中轴线南后街,全长600余米,自晋、唐形成,宋代沿袭定型,是为古迹精华、人文荟萃,见证了闽都社会的历史变迁,凝聚了福州历史文化的精髓,留存了榕城灿烂的精神内涵。毋庸置疑,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文化之根、文脉昌盛之地。

福州“三坊七巷”古城新貌 展现新时代精神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这是24日下午,习近平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步行察看南后街。(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的发展是过去历史的延续。作为一地的党政领导,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和传统经典名篇,有些还要下功夫背诵,把这些作为当地的文化名片。”三坊七巷,素有“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誉,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西侧称“坊”, 由北向南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东侧称“巷”,由北向南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坊中巷道相连,形成了坊中有巷、巷巷相通的格局。 “三坊七巷”之名第一次出现于宋代《三山志》:“新美坊 , 旧黄巷 , 永嘉南渡 , 黄氏己居此。”明代之时,“三坊七巷”开始成为福州府城的中心地带。清代《侯官乡土志》将该街区合并称为“三坊七巷”。“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民国时期,三坊七巷的南后街是福州当时主要的商业街,路面商贾云集。建国后,福州城内其他商业街区兴起,三坊七巷沦为廉价工艺品的集散地,虽然仍旧保留着闽都的传统民俗工艺,但繁华已不复从前。 “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在等待着被重新诉说.......

福州“三坊七巷”古城新貌 展现新时代精神2021年3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这是24日下午,习近平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参观严复故居。(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三坊七巷重焕生机

人口过密、建筑年久失修、居民外迁等诸多原因导致了三坊七巷看上去就如同福州市最繁华的地段里的“贫民窟”。三坊七巷曾一度被商业楼盘开发商所主导改建,按照地产商的规划,恐怕早就为了追求实用价值和收益最大化而让三坊七巷变成了现代楼房。但是,三坊七巷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精美的文物建筑,更在于保留下来的街巷格局、民俗和非物质文化所指向的传统城市生活,以及整体所传承的多元复合的地域精神。幸好,1991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在林觉民故居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主持了这场办公会,对此项工作极为重视并投入良多,并且亲自召开现场会决定保留修复林觉民故居,正式拉开了三坊七巷保护工作的序幕。同年11月9日,在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纪念日当天,林觉民故居修缮完成,并辟为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对外开放。为了解决地方实际问题,时任福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主持启动《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的立法工作。1995年,习近平主持的福州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1997年经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开始施行,是全国第二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方性法规。在当时城市化带来的大拆大建热潮中,这部法规的许多开创性规范,有力推动市政府对“三坊七巷”进行保护修复,使得福州的古城风貌得以依法保护。2005年8月,“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利用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同年9月,福建省、福州市文物局组织大批专家深入三坊七巷开展大规模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委托相关机构编制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有赖于习近平多次亲自主持市委专题会研究保护工作和设立的专门机构,以及主持制定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规划》等,三坊七巷得以整片地保留下来,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益于对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良好的系统性的规划,及至 2009 年,主要街道的保护性修复工程已基本完成,重新开放的三坊七巷也被评为第一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福州“三坊七巷”古城新貌 展现新时代精神三坊七巷做好顶层设计吸引福建各地的名优特设立窗口展示,提升省会“城市会客厅”的独特魅力。

漫步于三坊七巷之中,我们是被活态文化遗产紧紧包围着,惊叹于精美的文物建筑,寻觅于保留下来的街巷格局,沉浸于民俗和非物质文化所指向的传统城市生活,感受着三坊七巷整体所传承的多元复合的地区精神。据统计,三坊七巷拥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建筑 159 处,其中包括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街区内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闽剧在内的6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三坊七巷”古城新貌 展现新时代精神修旧如旧却韵味十足

重现三坊七巷的建筑之美

历史文化街区不是城市的“文化孤岛”,它是城市鲜活的生活场所,是当代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1987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华盛顿宪章》 提出 :“对历史城镇和其他历史城区的保护应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完整组成部分,并应列入各级城市与地区规划。” 走在三坊七巷,可以明显感受到悠长安静的坊间道路与开放喧闹的南后街形成了鲜明对比。沿着坊间笔直的石板路向前,随处可见名人故居,仿佛走进了历史深处。

修旧如旧却韵味十足,三坊七巷从《周礼·考工记》中周朝城市建设的基本制度和城市规划的理想化模板的“里坊制”,向开放的“坊巷制”过渡,但是旧时的格局却没有改变。修葺过程中,三坊七巷工程对许多保护类建筑采取了大规模的保护修复工程。三坊七巷老建筑墙体彩绘修复工作特意请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专家来修复,运用专业的修复技术,采用专门的矿物颜料,以保证三坊七巷的风采原汁原味,历史风貌栩栩如生,能与古建筑很好地契合,从而提升其整体人文价值。三坊七巷的水榭戏台、马鞍墙乃至建筑细部雕饰无一不让人感到惊喜,整个街区都散发着韵律感,街区与周边山体呈现出了“如鸾如凤”的风水形势。

在整个三坊七巷中,除了保护建筑以外,其他的建筑空间采用了一种空间模拟的手段,即对区内所有建筑采取了“古建式”营建的方法,按明清传统民居应有的风格特色对区域内建筑进行重新规划。明清时期,斗拱样式走向繁缛,装饰性显著增强。三坊七巷的明清建筑却反其道而行之,偏爱极简的“丁字拱”,只有出翘而无横拱。三坊七巷简洁的斗拱建筑设计因地制宜,考虑到了福州属于多雨水、台风天气的南方,有效降低了来自结构自身的负担,也更有利于建筑自身的维护。三坊七巷的工程对于因居住密度过大而改造过的中国传统园林空间进行规划,恢复了园林景观。如此,既保证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同时整个历史街区的群众也都享受到现代生活。

福州“三坊七巷”古城新貌 展现新时代精神三坊七巷全景

复兴三坊七巷的民俗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保护工作以文化空间作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点和联系纽带,积极利用文物建筑作为展示、传递遗产的精神的文化教育场所。三坊七巷通过深入的文化内涵发掘,包括文献采集、档案记录和访谈调查等,做好顶层设计吸引福建各地的名优特设立窗口展示,提升省会“城市会客厅”的独特魅力。

总书记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在政府的扶持下,三坊七巷保留了文化经营活动,有效利用了水榭戏台展示闽剧、评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三坊七巷街区业态持续优化,打造福建旅游休闲街区示范窗口。三坊七巷注重业态规划先行,重点引进具有福建及福州本土特色的名优特业态,聚集福建非遗文化展馆及行业品牌。对部分已经消失的重要文化空间进行展示或恢复,复建了部分老字号店铺,特别是在福建名产方面,引进具有福建特色的老字号及特产,如福州茉莉花茶、青红酒、同利肉燕、佛跳墙、鼎边糊、古田银耳馆、福建土特产、建宁莲子等地方特产业态;在手工作坊方面,吸引福建特色非遗入驻三坊七巷街区,如寿山石、软木画、油纸伞、牛角梳、建盏、德化陶瓷等特色工艺展示项目,推出各类传统文化主题及闽台交流主题活动,如坊巷音乐节、海峡两岸交流戏曲节、邻里节、元宵互动灯会、海峡两岸篆刻展、书画展等活动;挖掘三坊七巷闽台文化元素,打造黄巷台湾主题巷;创新开发《寻梦·坊巷》沉浸式演艺、实景剧本杀等情景交互式体验产品。 

三坊七巷积极配合闽都文化国际品牌的打造,结合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节庆在南后街开展灯市、摆塔等民俗活动,展现闽都文化魅力,活化利用古厝展馆,展现闽都文化聚合,聚集城市会客厅、福建省非遗博览苑、福建民俗博物馆、商印馆、金鱼馆、畲族馆、咏春拳武术馆、围棋展示馆、非遗彩玻等福建特色文化展馆。同时,也利用修好的古建筑承办各类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如丝绸之路电影节、数字峰会有福之州·对话未来、海峡两岸青年交流会等,展现福建文化软实力。

目前,三坊七巷街区已入驻商户288家,其中文化、文创类业态占比超60%,各类非遗、重点项目及中华老字号企业共计53个。形成“商街、文坊、俗巷、杂边”的商业格局。

延续三坊七巷的历史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带着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深沉的文化自觉,才能让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激荡起雄浑豪迈的中国精神、澎湃昂扬的中国力量。对待历史街区有必要慎重地认识其保护的核心价值,没有了灵魂的历史街区只不过是具有特色空间的快消品,浅薄而易于复制。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文官武将云集,曾涌现出400多位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杰出人才,是“近代名人聚居地”。如虎门销烟林则徐、船政大臣沈葆桢、《天演论》译者严复、革命烈士林觉民等,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为《福州古厝》作序:“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

福州“三坊七巷”古城新貌 展现新时代精神林则徐故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留下“要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指示。三坊七巷持续深化闽都名人故居的内容挖掘,对历史建筑再活化、再利用,将修好的文保院落建成名人故居、民俗展馆、公共文化服务等多功能的窗口展示。三坊七巷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讲好三坊七巷故事。外地游客可以通过VR云游览严复故居,跟随历史看严复如何翻译《天演论》。我们也能亲临林觉民·冰心故居,感受互动式展陈内容,参加红色研学,聆听公益讲座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此外,三坊七巷还结合古厝建筑及游客需求,更好地向游客展示三坊七巷名人底蕴、文化宣传,讲好闽都名人故事,讲好福州故事及三坊七巷故事。三坊七巷,融合福建文旅经济,打造闽都特色文旅活动,增强游客与旅游产品的互动、增强游客对三坊七巷人文环境的感性体验,以加深游客对地方历史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地方的情感依恋。

福州“三坊七巷”古城新貌 展现新时代精神冰心故居: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本刊记者许国玺摄)

2021年3月24日下午,正在福州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情况,让本已闻名遐迩的三坊七巷又一次呈现在全国人民的眼帘里。如今的三坊七巷,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焕然一新的保护改造,使得这片古街区免于被城市现代化建设蚕食和破坏......多年来的持续保护修复和文化发掘工程,给三坊七巷社区带来新的生机,使得三坊七巷成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代表。”(记者 许国玺 林诺疑)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