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精髓和实践启示高端论坛发言摘登

2022-05-25 10:44:10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潘倩 林晗 曾庆贤

“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精髓和实践启示高端论坛发言摘登

站在历史的深厚根基上 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精髓和实践启示高端论坛发言摘登

5月22日,“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精髓和实践启示高端论坛在福州举行,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探讨交流,呈现了一场智慧交融、亮点频出的思想盛宴。本文摘登部分与会专家和代表观点,以飨读者。

“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精髓和实践启示高端论坛发言摘登日新月异的福州大学城。记者 林双伟 摄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观念是一以贯之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王立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从实践过程看,早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已经有意识地运用系统观念来分析、研究复杂的实践问题,并以此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综合治理,由他主导的“3820”战略工程就是很好的实践体现。

“3820”战略工程将福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视为一个大的系统,并将这个大的体系分为综合篇、县(市)区篇、行业篇、重点工程篇四个大的子系统。其中,综合篇交代了制定“3820”战略工程的总体情况、相关意见以及城市总体规划情况;县(市)区篇分别从县(市)区的情况进行了子系统的设计与规则;行业篇以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科学技术等行业作为子系统进行战略设想与规划。同时,对战略设想中的重点工程进行单独的规划和强调,使之成为支持整体系统的关键环节。

可以说,制定和实施“3820”战略工程是系统治理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的施政方略,与他系统规划、统筹发展的系统观念是一以贯之的。

探索超大特大城市的治理路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侯永志

“3820”战略工程提出,把福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在福州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强大的战略引领作用。

30年来,福州在经济体量、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人民福祉、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围绕“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的时代命题,交出了一份高质量治理答卷,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第一次交流会上进行交流。

关于实现超大特大城市的良好治理,我提三点思考意见。一是构建科学的、高度前瞻性的、强操作性的空间规划体系,即做好规划。二是实施积极的发展高质量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高质量经济活动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能够提供稳定就业等特点。三是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要从教育、医疗各方面来提高老百姓享受的福利水平,这样能够使城市发展更具韧性、更具可持续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实践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杨继瑞

上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科学谋划实施“3820”战略工程,提出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海上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等战略举措,引领福州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实践。

新形势下,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深化。2021年,福州都市圈获批,成为继南京都市圈之后,第二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这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有利于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福州和周边兄弟城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高起点推进福州都市圈建设,要着力打造福州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深化产业分工协作,加快构建“一主一副、双轴两翼一区”的总体格局,与兄弟城市共商、共投、共建、共管、共营福州都市圈,实现全域同城化同家园。要加快建设开放、高效、创新、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推进省内通办,强化市场监管领域合作。要全面提升数字都市圈协作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取得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的新突破和新成果。

“3820”战略工程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体现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厦门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授 贺东航

“3820”战略工程乃至福州后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堪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动体现,梳理“3820”战略工程的实践探索,对于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造性贡献与创新性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山(江)海协作、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主要施政理念,为“3820”战略工程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统筹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长达20年的规划,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因地制宜”根据福州的区域特色制定发展战略,并在政策执行中加快改革与对外开放步伐。“山海协作”蕴含着不同地域资源互补与互联互通、带动较不发达地区实现共同发展的思想。“绿色发展”强调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相互协调与平衡发展。

“3820”战略工程前瞻性地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上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议事日程,为福州成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整洁美丽的城市奠定了基础。当前,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中国更需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从“3820”战略工程中学用战略思维

《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周丹

战略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重要思维方法,以他主政福州期间谋划实施的“3820”战略工程最具代表性和示范意义,体现在五个方面。

战略基础要牢靠。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3820”战略工程是立足时代、立足福州实际的,突出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优势,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战略目标要精准。“3820”战略工程分为3年、8年、20年的奋斗目标,并从十个方面制定具体目标,这些指标的完成,真实反映了“3820”战略工程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

战略步骤要清晰。从单一到综合,低阶到高阶,“3820”战略工程部署了“经济强市”、“跨跃式发展”,再到“科技型、综合型和多功能、高层次的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任务,以稳健的战略步骤,成就一次次战略目标的实现。

战略布局要合理。“3820”战略工程构建以闽江流域和闽东北地区为腹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大格局,带动福州市成为经济跨跃式发展的现代经济生长区。

战略重点和措施要得当。“3820”战略工程系统阐述了十二项得当的战略重点和措施,确保了战略目标的完满实现。

五个方面发力打响“海上福州”国际品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薛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就提出了建设“海上福州”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福州也始终把“海上福州”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近年来,“海上福州”建设成就显著,在工作机制、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工业建设、现代渔业、港口服务、海洋科创体系建设、海洋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很扎实的进展。

我认为,福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打响“海上福州”品牌,可以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发展海洋牧场,推动海洋渔业精细化集约化发展。二是发展海洋工业,推动临港工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快培育海洋文化品牌,力争诞生福建版夏威夷、福建版马尔代夫。四是推动榕台合作,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先行城市。五是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牵引,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省会,国际范越来越足,我们希望并且相信,福州有望发展成为东南沿海一座有特色又有实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全面提升福州城市现代化水平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师博

根据“3820”战略工程规划,在第三阶段,即本世纪前10年,把福州建成科技型、综合型和多功能、高层次的现代化城市。

如何评价福州的现代化水平?从发展视角来看,福州的现代化新征程需要聚焦哪些问题?根据国内现代化程度排名,2011年到2019年,福州的现代化水平稳居前10%。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州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优势在于生活方式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相较于省内城市,福州的优势在于人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对标“领头羊”城市,福州差距最大的是生态、经济和社会。

在新的发展阶段,福州进一步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应该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推进共同富裕,实现物质和精神“双富裕”社会建设。要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进一步激活城市创新活力。要积极探索生态现代化,践行“双碳”战略,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抓手,助力企业节能减排,提升企业碳积分的创造力和储备能力。要加快推进经济现代化,重点围绕创新驱动、数字经济等开展建设。要全力实现社会现代化,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切实提升教育、医疗的质量。

“3820”战略工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暨南大学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覃成林

统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是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的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系统科学的区域发展规划,“3820”战略工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进入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整体形式是好的,但也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如何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发展理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新时代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其次,我认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各区域的主体功能为重要约束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分工合理、总体高效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秩序,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部署实施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正在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区域经济向着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演进。

一张蓝图绘到底 加快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

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鸿阶

1990年,福州市委、市政府酝酿研究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1992年,“3820”战略工程明确提出:“把福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1995年8月,福州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把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作为今后发展的长远目标,充分彰显“3820”战略工程的战略眼光。

我认为,福州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首先,要遵从顶层设计,对标城市国际化指标体系,尽快研究制定《福州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明确发展定位,提升城市首位度,对标城市国际化指标,拓展国际城市发展空间。

其次,以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通道为目标,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增加直达洲际航线,提升港口通达能力,加快打造面向“海丝”、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

再次,提升国际化水平,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重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推进区域性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打造国际会议目的地。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会议、高端论坛,争取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组织及其分支机构在福州落户,跻身“峰会城市”之列。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

东南大学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刘修岩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科学谋划了“3820”战略工程,为福州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行动指南,并推动福州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实现了新的跨越发展。

依据“3820”战略工程思想,新型的城镇化空间布局优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城市内部、城市体系以及城乡融合等不同维度上统筹优化空间布局结构,提高空间配置效率,全力实现“有序集聚、有机疏解、增量管控、存量更新、科技引领、开放包容”的发展格局。

我们应该将城乡视为一个整体系统,通过对城乡空间进行布局优化,促进城市与小城镇、乡村协同发展,并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我认为,要推进建立复合多中心体系。复合多中心的空间网络化布局可以有效地发挥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让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更有效地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从而增加小城镇的就业机会,进而使得小城镇渐次崛起,提升小城镇居民的福祉。此外,崛起的小城镇通过增加“双向通勤就业”的机会,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联动,实现城乡共荣,真正使小城镇与乡村居民具有更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做大做强做优“四大经济”

福州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郭建国

去年,福建省出台强省会战略,明确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为总目标,支持福州加快建设发展,这是“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在新时代的具体呈现。当前,我们要加快谋划好路线图,做大做强做优“四大经济”。

壮大数字经济。聚焦数字产业化培育、产业数字化提升、数据资源要素创新、数字城市建设、“数字丝路”合作等,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应用第一城。

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百台万吨”深海养殖平台,打造现代海洋牧场,着眼现代海洋渔业、临港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海洋高新产业,建设海洋中心城市。

培育绿色经济。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推进工业园区智能清洁化改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繁荣文旅经济。放大“后世遗”效应,活化利用历史文化,夯实“福”文化底蕴,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围绕构建全产业链旅游产品体系、“旅游+”融合等领域,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记者 潘倩 林晗 曾庆贤 整理)

【责任编辑:马春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