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同心奔小康

福清上迳镇南湾村:念好“鳗鱼经”村民奔小康

2020-09-08 16:12:13来源:福清新闻网

福清上迳镇南湾村:念好“鳗鱼经”村民奔小康

  福清新闻网9月8日讯(记者 高晶晶 实习生 陈岚) 上迳镇南湾村素有“鳗鱼的故乡”之称,是远近闻名的养鳗专业村,这里的千亩鳗鱼养殖基地带动农民致富,许多村民依靠这一条鳗鱼“翻身”。历经40余年风雨,南湾村鳗鱼养殖产业链条日趋完整,一条鳗鱼“串起”南湾村民的致富梦。

  养鳗业是上迳镇南湾村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全村水产养殖面积超1000亩,年产量达3000多吨,年产值超23亿元。

  荒石裸露的山头、坑坑洼洼的泥路、俯仰可见的地瓜田……靠老天吃饭是40多年前南湾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贫穷曾困顿着南湾人。1979年夏,全省第一家占地面积60亩,养殖面积达30亩的养鳗场落户南湾村,打开了南湾人的致富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数十名在该鳗场打工的村民初涉养鳗业,1982年,村民杨宗龙等一批有志青年前往日本学习养鳗技术。1984年底,学成归来后,杨宗龙兴办了私人的养鳗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此后,一家又一家养鳗场在南湾村“生根发芽”,到1989年,该村养鳗场就达10多家,1994年,全村发展到17家养鳗场,迅速成为全省的重点养鳗基地。“南湾村村民第一桶金多是靠养鳗鱼挣来的。”南湾村干部告诉记者。

  养鳗产业在南湾村兴起决非偶然,地处建新水库下游的入海处,一条长溪穿乡而过,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南湾村人抓住这个优势,执着、专注养鳗业。

  杨宗龙的弟弟杨宗铭清楚地记得,1987年的冬至到1988年的冬至是他在养鳗场打工的日子,这一年他掌握了鳗鱼的培育、捕捞、运输和成鳗的养殖技术,以及鳗池的建造、水质管理,鳗鱼的营养和饲料,鳗病的防治等知识,“这一年,我学到了许多,也让我深深喜欢上了这个行业。”杨宗铭说。1989年,杨宗铭就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独资养鳗场,为了喂养好“金贵”的鳗鱼,不管烈日暴晒,还是刮风下雨,杨宗铭都得往鳗池里钻,他不仅专注于养鳗,还开发鳗鱼饲料、鳗药、鱼油等,打通鳗鱼的冷链运输……

  得知经过加工后再销往日本鳗鱼身价能翻番,杨宗铭决定办鳗鱼加工企业。1993年12月,杨宗铭独家投资创办的“福建福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坐落在南湾村,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1000万美元,员工近200人,不仅带动了本村村民共同致富,还为福清102家鳗场解决了销路问题,极大拓展了鳗鱼市场空间。

  通过科技创新、质量管理、市场开发、品质为本等战略,“福铭食品”成长为一家集水产养殖、加工、出口、科研一条龙的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超数亿,1999年至2002年,连续成为千万元纳税大户。1999年,通过了ISO9001和HACCP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企业又获得了“烤鳗无公害产品”认证证书,福铭烤鳗多年稳坐日本销售量头把交椅。20多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福铭烤鳗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进行多元化开发,产品从单一的烤鳗向台湾鲷鱼、罗非鱼、鲍鱼等多品种水产加工延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远销日本、美国、墨尔本、新加坡等国家,如今正在向生物科技领域拓展。杨宗铭说,企业成功的秘诀就是“不忘初心,坚持做好一条鳗鱼,专注做高品质鱼品。”

  随着鳗鱼养殖的蓬勃发展,全村的养鳗场已达到22家,与养鳗相关的鳗苗培育、红虫养殖、烤鳗加工、饲料生产、鳗药供应、产品流通、技术开发等相关行业也应运而生,形成了集鳗苗培育、鳗鱼养殖、烤鳗加工和产品出口的完整产业链,养鳗业让南湾村许多曾经贫困的家庭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鳗鱼给南湾村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南湾村没有因此停下发展的脚步,记者了解到,南湾村围绕“一村一品”,正在规划以“一条鳗鱼”为主题,依托福铭食品有限公司的鳗鱼产业以及独特的地理村貌,大力发展鳗鱼特色农业旅游产业,围绕福建省第一家养鳗场旧址,设计旅游线路,增加旅游体验项目,融入美食文化、休闲观光,打造休闲鳗业基地,让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苏雪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