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会当水击三千里——“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八

2019-06-03 14:57: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题:会当水击三千里——“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八

新华社记者 安蓓 王立彬 张辛欣

“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选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的未来。”

6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旨在全面介绍中美经贸磋商基本情况,阐明中国对中美经贸磋商的政策立场。

自信、开放、包容,这是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气度和风采。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今日之中国,充满自信地向着既定目标阔步前行,近14亿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信心之稳,来自实力之强、潜力之大

会当水击三千里——“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八

观众在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主题展上了解金融大数据系统(5月29日摄)。 新华社发(任超 摄)

5月28日,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拉开帷幕。约8000家中外机构、3.6万多名客商及代表、30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寻找蕴藏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巨大商机;

同日,美国指数编制公司明晟(MSCI)如期将中国A股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10%,包括18只创业板股票在内的26只中国A股进入MSCI中国指数;

还是这一天,中国政府公布文件,聚焦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短短的一天,折射出今日之中国与全球经济脉搏的同频共振,迸发出耀眼的活力与动能。

信心,源自强大的国家实力和稳定的经济社会大局——

今日之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年贡献约30%的世界经济增长份额;2018年,经济总量跃上90万亿元大关,从80万亿元迈上90万亿元台阶,仅用了一年,而从1万亿元到10万亿元,中国用了14年;

今日之中国,以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建立起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人工智能、5G、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新产业茁壮成长,中国经济动力十足;

今日之中国,科技创新势头强劲,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全球第二,“2018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7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创新第一动力作用凸显;

今日之中国,拥有覆盖13亿多人的全球最大社会保障网,创造年减贫1300多万人的脱贫奇迹;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书写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篇章……

信心,源自更健全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更完善的宏观调控能力——

面对中美经贸摩擦扰动,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一系列务实措施出台,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发力,稳住发展态势,开拓增长空间;

面对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稳扎稳打,为中长期发展闯关夺隘、铺平道路;

面对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的诸多矛盾挑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发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重大区域战略渐次铺展,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中国市场吸引力世界瞩目,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尽管风浪不断,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发展最好、潜力最大、韧性最足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对自身的发展模式更加自信。”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如是说。

信心之足,来自机遇之“时”、时代之“势”

世界再次聚焦中国高铁速度。

会当水击三千里——“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八

5月23日,我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这是参观人员在样车上参观(5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5月23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填补了航空与高铁客运之间的旅行速度空白。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需求,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成功把握全球高铁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机遇”,让高铁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这是今日中国准确把握时与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生动缩影。

信心,来自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

出货量57.5万台、增速65.7%。变幻莫测的全球市场中,一个“初出茅庐”的创新型企业直面挑战、赢得市场响亮回应。

会当水击三千里——“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八

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在测试产品(2018年6月15日摄)。新华社发

“从实验室做起,集中资金、精力专注研发。”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说。率先推出1080P全高清智能投影、120英寸4K双色激光电视,成立AI无屏实验室、建立开放的创新生态,极米科技在饱和的家庭视听领域冲出重围,用户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类风险叠加冲击世界经济稳定增长。

今日中国,经过40年高速增长,发展面临关键一跃的历史关口:人口红利减弱,制度红利、技术红利亟待挖掘;社会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愈发凸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新机遇不是天上掉馅饼、顺水推舟的机遇,而是逆水行舟、滚石上山的机遇。”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韩文秀说。

把握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机遇,把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新机遇,把握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机遇,把握加快绿色发展的新机遇,把握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机遇……

今日之中国,迎难而上,在苦干实干中创造机遇,在把握机遇中书写新的历史。

信心,来自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大势的洞察力和行动力。

会当水击三千里——“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八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位预订办公室,一名来自马来西亚的客商(右一)申请预订展位(2018年1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截至5月上旬,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企业展已吸引超过250家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参加,大大超出去年同期进度,不少展区“一位难求”。

“今年我们将继续带着最先进的产品来中国,展示航空、医疗、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新技术,同时,推动我们的供应商等合作伙伴来参加进口博览会。”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事务与政策副总裁陈荣生说。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构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容自贸试验区、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中国机遇,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分享者。

今年1至4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4%,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1.4%;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3万家;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4.3%。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5月27日的报道这样描述中国:“这是一个努力通过教育、国际贸易、基础设施投资和技术改进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国家”“从与中国的合作中我们获益要大得多”。

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开放中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繁荣,今日之中国,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其势必不可挡。

信心之坚,来自亿万人民的奋斗与创造

和美国进口商合作开发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对冲加征25%关税的影响;加大力度开发日本、印度、欧洲以及南美市场……浙江一家出口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美方新一轮加征关税后,竞争优势小的产品有可能丢失市场。企业正集中全力提升竞争力强的产品,绝不让发展停滞。

企业家算细账、政府想办法、海外合作伙伴出主意,努力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多元化市场,这是记者近期在东部大省浙江调研了解到的情况。

坚韧不拔、信心满满,这是千千万万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搏击的精神,更是亿万中国人民奋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写照。

这,正是中国信心的坚实基础、不竭动力。

这是今日之中国——

数字化无人工厂中,用机器人造机器人正在上演;人工智能开启认知革命;高铁、无人机领先世界……制造强国正在崛起。

会当水击三千里——“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八

顾客在北京一家店铺使用支付宝刷脸支付产品“蜻蜓”自助结账(2018年12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这是今日之中国——

旅游、文化、体育等升级类消费欣欣向荣;无人超市、刷脸支付、线上线下一体店,新零售不断刷屏;农村电商遍地开花……满足近14亿人口不断升级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消费大市场吸引全球目光。

这是今日之中国——

过亿户市场主体、9亿劳动力、以亿级计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人才成为宝贵资源,创新创业被赋予时代荣光,一些领域科技水平从跟跑到并跑、领跑,文明古国向创新强国进发。

这就是今日之中国,既有直面困难挑战的韧性和勇气,也有谋求更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这信心,来自坚定不移的方向指引、道路选择,来自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勇气和决心。

5月2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等10个方面的改革意见。

每临大事有静气。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背景下,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不断出实招、亮硬招,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会当水击三千里——“今日之中国”系列述评之八

河北省安平县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为客商介绍当地特色农产品(2018年11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晓果 摄

最大限度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加快国资国企、财税金融、土地制度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深化改革破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一系列举措让中国发展动能更足。

这信心,来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不断满足人民需求、激发人民活力。

落实个税改革、鼓励创新创业、加强生态治理、推进脱贫攻坚、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人民关心的问题将得到更好解决。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推动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经济“崩溃论”“硬着陆”“失速论”种种外部杂音中,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历史会告诉未来。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汇聚近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今日之中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正以前所未有的奋发姿态,风雨无阻,浩荡前行。(参与采写:商意盈、周蕊、余贤红)

点击进入本网专题

【责任编辑:陈玲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