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建

圣杯屿:暌违七百年 出水惊神州

2023-11-24 09:55:35来源:福建日报

10月29日,在第六届世界青瓷大会上,浙江省龙泉青瓷博物馆举行“海贸明珠——漳州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水下考古成果展”,向世人展现了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的水下考古成果。

700年前,漳州圣杯屿海域波涛汹涌,海况复杂,一艘满载着元代瓷器的货船缓缓消失在大海中,下落成谜。700年后,它以另一种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数百年前的风华刹然间迸发而出,光芒万丈。

圣杯屿海域 詹照宇 摄

专家们认为,漳州圣杯屿沉船重现了元代晚期龙泉青瓷外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是近几年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成果。至此,关于这艘沉船的庐山真面目,也随着2023年度水下考古发掘项目的结束逐一浮出水面。

一场台风引出沉船

漳州市沿海海岸线约680公里,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古代商船途经漳州,一些船只受暗礁、突发海况、恶劣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未能到达目的地港口,沉没在这片海域。

历经千年,这条航道上沉没的历代船只形成了一系列年代序列完整、内涵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

圣杯屿沉船遗址位于古雷港经济开发区东南部古雷半岛东侧的圣杯屿海域,该海域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南洋航线和东洋航线的交汇处,是海上交通的重要航道。由于暗礁丛生,海况复杂,是历史上海难多发区。沉没船只在古雷半岛与圣杯屿之间南侧东北至西南的一处海沟,水深约27至31米。

发现沉船,缘于一场台风。

2010年10月,“鲇鱼”台风在古雷半岛附近海域登陆,渔民的养殖箱沉入海底,潜水员在打捞养殖箱时,发现了零星瓷器。漳州文物部门立即通报有关部门,并安排当地渔民日常守护附近海域。

201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漳州首次对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开展调查。经实地确认,共发现6道隔舱板,采集标本均为元代龙泉窑产品,其沉船船体及瓷器的完整度较高;2016年,国家水下考古队对该遗址开展第二次水下考古调查,基本摸清周边遗址散落区域,确定水下遗址调查面积约1600平方米。

水下考古不同于田野考古,潮汐、潜水深度、能见度、流速、水温、突发海况等制约因素较多。而且,我国培训合格的水下考古人员严重不足,像圣杯屿海域这种大深度潜水作业的水下考古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2021年,继续对沉船遗址进行重点调查工作。

在此次调查工作中,基本探明沉船遗址的保存现状,结合数码技术拼接出全国首张水下沉船遗址实景图,对船体的调查也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发现保存有舭龙骨的元代海船。

鉴于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的重要性,该处考古发掘被国家文物局新增为“十四五”水下考古重点项目,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

深海探索艰难进行

2023年,是发现圣杯屿沉船的第13个年头。

“今年的任务是要完全解除圣杯屿的盗捞风险,对圣杯屿沉船遗物进行全面发掘。”考古队队员张颢馨是第九期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成员,圣杯屿是他毕业实习后首次参加的水下考古项目。

开展水下考古,首先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和装备准备。今年9月14日,记者登上考古队的平台船只,参观船舱发现,舱尾部是考古队员的设备放置处,有高氧双气瓶、水下定位仪、专业水下摄像机、防水绘图纸、深水高亮手电等作业工具。

圣杯屿海域水下考古的位置较深,为延长水下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考古队配备了高氧。

“比如,在30米深度潜水的话,一般情况下可以工作15分钟;如果使用34%高氧潜水的话,可以工作25分钟。”张颢馨说,一旦进入减压过程,水下考古工作者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在不同深度进行减压,这个过程不但浪费时间,还增加人员的疲劳性和危险性。

水下30米是什么概念?答案是,相当于身体要承受平时陆地4倍的大气压强。因此,潜水最大深度多少、停留多少分钟、减压时长多少、预留多少气体作为紧急使用、第几分钟必须到达指定深度……这些数据,都必须在下水前刻于脑海,做好周密的潜水计划。

2022年年8月25日,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启动。图源:福建日报

在考古船只的船舱壁上,整整齐齐地贴满了队员们的潜水日志,每一张日志都是队员们圣杯屿水下考古的印记。潜水日志上写着姓名、日期、氧含量和潜水最大深度。

下潜深海,考古队员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水下考古技术,还要在瞬息万变的海洋环境中抢时机。

在船上控制中心,考古队员林立宪介绍,海况是队员潜水的信号,这里便是水下考古队的指挥所,通过船上仪器显示的数据情况,选择每日具体下水作业的时间。“当前流速是64厘米/秒,水的流向是偏西南方向256度。等到流速降到50厘米/秒左右,队员们才可以下水。”他说。

在深海里,人的反应速度要比在陆地迟钝许多。队员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水下标本进行清理、编号、测绘、摄影摄像和物件提取工作。“提取一枚标本,需要用手轻轻扇去表面的泥沙,让一旁的抽泥管吸走剩余泥沙和石块,这个过程要确保机器和水流的速度不把手中的标本冲走。”张颢馨示范着水下作业动作。

“圣杯屿沉船的考古还探索了水下考古的新方式。”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介绍,这次考古发掘运用水下摄影拼接、数字化三维模型等创新方法,包括精细化的发掘、多学科的合作。

9月14日,随着最后一批标本打包提取,圣杯屿水下考古工作告一段落。“浸泡数百年的文物被海水中的盐分侵蚀,相当脆弱,此次使用环氧树脂和碳纤维布结合的新型材料,对水下文物和周围环境进行打包提取后,回到实验室再进行后期处理。”林立宪说。

按张颢馨的潜水日志计算,他已经在圣杯屿海域完成了120次潜水。“从起初摸不准沉船位置,到发现沉船,再到提取一枚枚标本,伴随着我们日日夜夜的工作,船体和文物逐渐展现在眼前……”张颢馨说,他的脑海中,已然模拟出这艘沉船航行前的装载方式、沉没时船体发生形变的过程以及沉船被埋藏的完整画面。

沉船谜团浮出水面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介绍水下考古三个重点项目的重要进展,其中包括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的重要考古成果。历经多年考古调查,圣杯屿元代沉船谜团终于大白于世。

那么,这艘沉船究竟运载何物?从何处出发,去往何地?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浩介绍,该遗址共发掘出龙泉青瓷数量达到17196件,器形主要为碗、盘、碟、盏、洗、缽、香炉和高足杯等,年代为元代晚期。这批瓷器数量多、器类丰富,无使用痕迹,为典型的外销贸易瓷。

船舱内瓷器堆积。(圣杯屿水下考古队供图)

圣杯屿沉船出水瓷器器胎整体较为粗糙,系轮坯成型,器胎内外壁多见有轮旋痕。瓷器剖面所见胎体淘洗不甚精细,偶见颗粒状杂质,胎色总体泛灰或灰白。出水瓷器的装饰技法多为模印、刻划,少见贴塑,常见有单面刻划、双面刻划加内底模印、单内底模印等装饰方式。

“这次发掘是国内发掘的第九艘沉船,相比之下,一条船中单一窑口有着如此高的占比量,在我们以前所做过的沉船考古中是非常罕见的。”据项目领队、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所副所长梁国庆判断,从胎釉、装饰等特征来看,圣杯屿沉船所出水的瓷器与龙泉东区的横山周窑址、源口窑址群和大白岸窑址群元代晚期出土的瓷器相似度较高;从总体风格上看,圣杯屿沉船出水瓷器与浙江龙泉市的源口窑遗址群的产品更加相似。

除所载货物,沉船来处也可通过采集船体来推断。经采集船体木材标本来看,检测年代结果为1298年至1404年。因此推断圣杯屿沉船沉没时间为元代晚期。

考古工作好似开“盲盒”,随时有可能出现惊喜。今年5月,考古队员在清理船体南面时发现零星瓷器的堆积,随即扩大发掘面积,新发现3个2米多深的被泥土沙石掩藏的船舱,舱内成摞的瓷器堆积,保存完整。

整船发掘后,确定该船体为单层板结构,船壳板厚度约6厘米,发现桅座及舷船板下的舭龙骨,厚度约10厘米,舭龙骨至桅座中部宽约3米。船体残长约16.95米,最宽处保存约4.5米,残存9道隔舱板和10个舱。据此,专家推测应是大型商船,专门从事龙泉青瓷贸易运输。

图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出水的部分瓷器。新华社发(国家文物局供图)

“发现的舭龙骨是目前国内仅存的考古实物,该技术为改善船只航海性能、保证航海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负责人阮永好是此次考古队副领队,在他看来,沉船遗址处发现的生活用品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诸如陶灯、印章、釉陶罐、测深锤以及大元通宝等文物,都属于船员航海和生活用品,这在国内水下考古发现、研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阮永好说,这对了解那段航海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鼓励海外贸易的政权,随着海外贸易的繁荣,龙泉瓷器的外销也达到顶峰,而瓯江入海口的温州港便是龙泉瓷器运输的主要港口之一。据考古专家推测,圣杯屿沉船出水瓷器具备窑口单一的特点,加之元代晚期泉州港遭受兵祸,其出发港可能与温州港有关。

根据文献记载,宋代存在着广州—占城—浡泥—麻逸—蒲端的航路,为传统的南洋航线;同时,还存在着从闽南港口出发,越过台湾海峡,直达菲律宾、文莱的东洋航线。而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刚好沉没于两条航线的交汇处,其具体航线目前尚难以推断。

漳州圣杯屿重现了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实证了漳州海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段和节点。该沉船遗址是我国“一带一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典型代表,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破海而出路在何方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发掘项目是国家文物局“十四五”考古规划唯一一个重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自2022年8月开始至2023年10月结束,累计出水文物17288件,是近几年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成果,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元代中国航海史、造船史、海洋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不可多得的考古实证,其船体的发掘出水可以填补我国元代海船的空白。

不久前,“海贸明珠——漳州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水下考古成果展”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展出。“这场展览适逢其时,龙泉是这艘沉船器物的故乡,相隔700年后回到当年生产它的地方展览,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键说,对于中国陶瓷输出、对外贸易交流来说,龙泉窑产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的输出产品,在此地举行成果展自有其独特的意义。

圣杯屿元代沉船是目前出水龙泉瓷器最多的一艘沉船,大量龙泉窑瓷器的出水见证了“天下龙泉”的盛况。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在发掘过程中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通过科技创新、设备改良,实现低能见度下水下考古精细化发掘,极大提升了我国水下考古发掘技术水平,为国家水下考古工作探索了更多漳州经验,成为我国《水下考古操作规程》的模范案例,对建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水下考古学具有积极的推进意义。

接下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和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按国家文物局指示精神制定明年船体保护工作方案并按规定报批。漳州市博物馆正按出水文物保护规范要求对出水文物进行标记并开展脱盐保护,后续的资料整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该项目列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际,通过央视、新华社等中央主流媒体向全世界发布。一艘沉船穿越700年的风霜,重现人间,也重现了宋元时期古代漳州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历史,实证了漳州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记者 杜正蓝 赵锦飞)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鼓西路行道树“理发”啦
鼓西路行道树“理发”啦
盛装迎盛会 “福州蓝”上新
盛装迎盛会 “福州蓝”上新
福州市第四届住房展销会圆满落幕
福州市第四届住房展销会圆满落幕
福州“榕树王”做SPA 相传种植于北宋
福州“榕树王”做SPA 相传种植于北宋
福州房产频道
福州拟新建7条道路 位于晋安湖东侧和三创园福兴投资区
福州拟新建7条道路 位于晋安湖东侧和三创园福兴投资区
专题推荐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福州市第四届住房展销会
理论与实践
2024年福州市网络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