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 应用型高校建设迈大步
闽江学院学生在中国漆新型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内化验原料。
闽江学院物电学院学生在课堂上制作零件。
人们在闽江学院校史馆参观学习。(资料图片)
闽江学院师生测试无人驾驶机器战车。
闽江学院学生在第十一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获得佳绩。(资料图片)
闽江学院鸟瞰本版图片除标注外,均由记者游庆辉摄
枝叶葳蕤,百草丰茂,盛夏的校园充满生机活力。
踏入闽江学院,南门入口处石碑上的“不求最大 但求最优 但求适应社会需要”16个大字苍劲有力。
去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技术型办学方向,适应社会需要设置专业、打好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年多来,闽江学院牢记嘱托,守正创新,努力打造培根铸魂的新时代“大思政课”体系;但求最优,以实际行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主动对接省、市发展需求,加大服务区域经济的力度,锚定“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奋斗目标,阔步走在大道上。
培根铸魂,上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7月14日至18日,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模范教师陈东,带领学院学生前往武夷山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本次暑期实践以“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为主题,以学习《闽山闽水物华新》中的人物事迹为主线。活动中,陈东带领大学生实践队伍走进武夷山智慧生态管理中心、红色实践基地及部分茶企,采访了科技特派员徐茂兴、茶农代表杨文春,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调研武夷山发展现状,研习“三茶统筹”、文旅结合、智慧生态……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积跬步至千里,书写人生华章。
去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江学院。站在校园广场,他与师生面对面交流,深情寄语。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成为闽江学院教师心中的“原动力”。“我们将立德树人工作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用心用情用力上好每一堂思政课。”闽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林春玲说道,“探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思政实践的系统融合,活用福建红色文化、独特的校史资源,在改革中不断推动思政课创新。”
以“本科生必修4门思政课+1门形势与政策课”为基础,打造以思政教师、专业教师和校外人士“三位一体”的立体师资队伍,一个接地气、有人气的大思政课体系在闽江学院生根发芽。
从探讨冬奥会服装的中国元素到爱国精神,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的思政课讲出“专业味道”;用专业作品汇报学习思政课的感悟,美术学院学生交出特殊的“思政作业”;请退休老教师回到课堂讲思政课,当年的奋斗故事激励着年轻人……在专业场域实现课程思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不仅在课堂上学习,更在社会生活中实践。2021年,陈东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调研部分路线,访谈省市两级党代会代表,将个人感受融入课堂,并开办三期“闽都红”宣讲培训班,培养了73名学生宣讲员;此外,闽江学院的红色文化教育思政课走进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林祥谦烈士陵园;乡村振兴思政课前往福清南宵村、永泰力星村、闽侯侯官村……
“来自一线的生动素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和学生的获得感,也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树立格局、涵育情怀、激励担当。”林春玲说。
去年3月25日,2019级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学生兰郁颖,在校史馆代表学校畲族技艺传习小组,向总书记汇报项目成果。一年多以来,她努力推广传播畲族传统技艺,在今年第二届“最美福州青年”评选中,获评“十佳青年文化传承保护人”。兰郁颖希望将畲族文化传播得更广,为此她积极走进中小学,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文化保护与传承。
今年3月5日,闽江学院、闽江学院附中、福州鼓五小等5校联合启动“红色心学堂”联盟体。这是福州市深入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实践的最新成果。目前,福州全市已设立9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
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福建足迹的丰厚育人价值,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生动故事,省领导带头上思政课,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兴起“大学习”热潮。全省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和“《习近平在福建》等系列采访实录精读精讲”等选修课、专题课近100门,遴选建设300堂高校思政课精品课;成立福建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指导委员会,支持福州市作为省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马院与其余高校马院(思政部)结对共建实现全覆盖;将宁德寿宁下党乡、福鼎赤溪村等地转化为研学实践课堂,规划设计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和线路,组织师生实地感悟思想伟力。
但求最优,为社会需要科学育人
“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习近平担任校长时提出的办学理念对闽江学院影响深远。去年来到闽江学院,总书记再次强调,高校不仅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也要树立应用型办学理念,培养青年一代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
牢记嘱托,适应需要求最优,一年来,闽江学院的“应用型”发展脚步再度提速——
优化学科布局,形成智能信息与大数据、海洋资源与环境、区域经济管理与法律、闽都人文艺术与传播、纺织服装与新型材料等五大特色学科群,与地方产业发展高度匹配;
牵头组建福州海洋研究院等11个省级创新平台,“海上福州研究院”“中国(福建)乡村振兴研究院”2个项目入列国家发改委“支持福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清单。出台《服务福州高质量发展超越行动计划》,根植一方水土,服务区域经济;
获评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并对接地方发展需求,新增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化工新材料、现代纺织服装等4个现代产业学院。
暑期里,在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合作企业之一——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闽江学院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师韩晓东正带领学生,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对“基于机器视觉的AI测量技术”项目进行测试优化。
“这是我们与闽江学院合作申报的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目前已进行到中试阶段。”该公司总工程师林文介绍说,双方合作已有7年,如今正朝“精准性、双赋能、开放性”的方向纵深推进。
2015年,校企携手成立“闽江学院汇川科技物联网创新联合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的前身,合作完成10多个科研项目,助力企业一步步发展成为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福建省数字经济领域“独角兽”创新企业。2019年,双方合作的“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工程建设远程监管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9年以来,闽江学院获省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72项,专利转化67项……学校瞄准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求,专注“小而精”创新研发,为行业企业共性技术提供解决方案,承担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392项,其中来自企业横向委托课题就有238项,取得累累硕果。
这些项目中,有大量优秀学生的身影。师生协同支撑企业创新的同时,也打通了中小企业的“用人最后一公里”。
“我们300名员工中有30人来自闽江学院,许多人已成为我们的技术骨干。”林文说,动手能力强、应用经验多,是闽江学院毕业生的优点。
“今年初,我就拿到了星网锐捷的‘录取通知’。”2022届电气专业毕业生杨成在校期间就已手握1个个人专利、1个软件著作权。综合能力强,让他成了招聘季的“香饽饽”。他说,在校期间除了大量实训课程,还参与了“船载AIS与天通卫星移动通信集成终端”项目,在贴近产业的科研实战中,整体素质能力逐步提升,并获得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国家级竞赛三等奖。
像这样的“项目驱动式”训练,是闽江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抓手。
“每个项目组由3到4名学生组成,在科研导师帮助下完成完整的科研流程,分配人力、查资料、合作研究设计、开发软硬件、发表成果……”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林文忠说,不仅全面锻炼工程技术能力,还让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企业、行业与学校要开展深度的‘全过程全要素合作’。”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林棋说,去年与企业合作成立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学院,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导师进课堂,到配备实训导师、“订制”课程,共建实验室与实训平台,企业全程深度参与育人过程。同时,企业将真实运作的设备、工艺参数提供给学校,制作虚拟仿真软件,开发VR课程,让学生交互式感受企业的生产全过程。
“组合拳”之下,闽江学院逐步实现了“学生‘上岗即上手’,企业‘招人即用人’”。据统计,近五年,闽江学院就业率稳定在97%左右,70%在福建省内就业;2021届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达70%,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达99.71%。
更精更优,高校转型勠力登峰
去年,闽江学院增列为全省第九所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些高校正示范引领全省应用型高校建设向体系化、内涵化发展。
——以需求促专业结构调整,更加主动地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9所高校共增设产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60个,改造传统专业27个,撤销和停招社会需求持续走低、发展后劲不足的专业29个。
其中,福建工程学院以“求新、求优、求特”为目标进行专业体系建设,新增智慧交通、数字经济等专业,71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8个省级专业集群,对接我省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数字福建、美丽乡村建设等产业。
在厦门理工学院,专业群可以看到厦门产业发展的影子:新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服务厦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开设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城市管理等专业,助力厦门打造“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深化产教融合和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改革,提高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9所高校实施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项目8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66项。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近千门,共同编写教材近200本,建设教学案例库数百个;共同建设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千余个,吸纳企业资金或设备等投入数亿元。
福州市长乐区是全国闻名的纺织原料生产基地,作为长乐区唯一一所高校,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与当地10余家纺织企业展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以“工作过程培育”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共同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福建工程学院在全国同类高校率先探索建设产业学院、工程师实验班,“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推进服务广度深度,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三明学院与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一批引领性强、辐射面广的应用平台应运而生。其中,闽光学院与“三钢”合作,聚焦钢铁高端智能发展,研发钢铁行业首台“基于机器视觉的砂轮片在线自动更换”系统,以及堆钢智能监测系统、棒材齐头视觉辅助系统等技术,预计能为企业增产30多亿元。
龙岩学院成立古田乡村振兴学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科技服务、咨询服务。新增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及社会服务等项目187项,助力苏区经济振兴。
目前,全省31所本科高校、143个应用型专业群参与转型试点,参与试点转型的高校占81.6%,参与转型的专业点占50%左右;如今,我省再次吹响“集结号”,展开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升级新路线图——
聚焦“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领域,首批立项建设21个育人成效显著、区域产业特色鲜明、产学研用联动深入的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打破校际壁垒,强化高校间人才、教学、科研等要素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构建高水平学科,打造学科高地。日前,我省宣布组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种业、基础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等7个基础学科联盟,以及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4个应用学科联盟。
省教育厅厅长林和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闽江学院的重要讲话既体现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更指明了广大地方高校的办学方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使命,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关键核心在于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更加主动地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办学,才能永葆办学活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才能不断提高。”(记者 张颖 陈旻)
- 福州大学城品质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推进 旗山湖湖体区域码头计划8月底完工(2022-07-25 08:39:20)
- 峰会大咖说|黄先海:差异性保护数据创新知识产权(2022-07-23 22:36:44)
- “落跑市长”论文门延烧 台民代补刀:林智坚硕论还涉泄密(2022-07-22 11:42:19)
- “智慧工地警务”来了!为福耀科技大学项目建设保驾护航(2022-07-22 10:32:31)
- 零的突破!福建农林大学两项国家标准样品研制项目成功立项(2022-07-22 09:58:50)
- 亲历者深情回忆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女排的关心(2022-07-22 08:37:41)
- “好年华,聚福州”来榕博士(硕士)对接座谈会举行(2022-07-22 07:53:08)
- 福大“青年之声”赴南平宣讲(2022-07-22 07:53:08)
- 福建再添1位国医大师和3位全国名中医(2022-07-21 17:05:34)
- 旗山湖公园迎来大学生暑期实践潮(2022-07-21 08: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