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时评丨走进三坊七巷,寻找闽都文化“根”与“魂”
建议佩戴耳机,获得更佳收听体验
“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是一座天然环境优越、十分美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古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州古厝>序》中这样评价福州以及福州的古建筑。
三坊七巷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历史遗迹众多。其中,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和“明清建筑博物馆”的三坊七巷最负盛名。
一条街就是一段历史,一块砖就是一个故事。古老的坊巷格局历经千年,仍然基本保留完整。都说“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在这片仅有40公顷的城市中心,云集了众多名人故居。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线。总台央广记者 潘毅/摄
其中,郎官巷内就曾住着我国“精通西学第一人”。百年前,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在这条窄窄的小巷中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
严复故居 林鸿杰/摄
1854年,严复出生在福州一个医生家庭。留学归国后,担任北洋水师总教习,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
天演论(图源:福州市博物馆)
令人称道的是,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译成中文。这本书鲜明表达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给中国人敲响了救亡图存的警钟。
严复像 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摄
面对中华民族的空前危机,他积极倡导变法维新,由他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今仍在沿用。
严复故居 林鸿杰/摄
2021年3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重回三坊七巷,走进了严复故居。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严复故居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他与严复的故事由来已久,早在担任福州市和福建省领导期间,习近平就积极推动关于严复的研究。1993年至2001年,福州先后5次召开严复学术研讨会,习近平十分重视、全程关注。
此外,习近平还亲自主编了《科学与爱国——严复思想新探》一书,他在序言中写道:“时至今日,严复的科学与爱国思想仍不过时。”
严复像 邹家骅/摄
除了严复,从三坊七巷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还有很多很多。林则徐、林觉民、冰心、林纾、沈葆桢……他们从深巷中走出,斯人已逝,但精神永存。
严复故居展陈 邹家骅/摄
不过,这片人杰地灵的宝地,也曾面临被破坏的风险。
1991年3月10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三坊七巷林觉民故居开现场会,启动了整个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的序幕。
三坊七巷 林双伟/摄
也正是在这次现场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
此后,三坊七巷内其他的老房子,也陆陆续续被修缮、保护起来,为延续福建的“根”与“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坊七巷 俞松/摄
如今,三坊七巷不仅是福州市民的骄傲,也是福州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行走在三坊七巷,穿梭古今,人们也更加感佩当年城市管理者的远见和魄力。
三坊七巷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时隔30年,总书记对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始终牵挂于心。
三坊七巷 王晓峰/摄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赓续着城市的文脉,更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彰显着文明的无穷魅力。
三坊七巷 叶诚/摄
这一次,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脚步,在三坊七巷感受这里延续千年的文脉国魂。期待下一次,继续在福州的街头巷尾中相遇。
- 福州出台52项措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2022-06-08 12:36:46)
- 福州地铁6号线开通时间明确!2条新线年内动工(2022-06-08 11:57:11)
- 大手笔!福清160万尾鱼苗入海!(2022-06-08 11:48:32)
- 平潭打好“十稳”攻坚战,既“输血”又“造血”(2022-06-08 11:48:32)
- 台湾一男子为求复合跟踪前女友 基隆警方开首张告诫书(2022-06-08 11:48:32)
- 海上拼“积木” 翔安大桥跨海段进入拼装模式(2022-06-08 11:48:32)
- 两岸人士:两岸融合发展为同胞带来切实利益(2022-06-08 11:48:32)
- 泉州发布稳增长69条举措(2022-06-08 11:48:32)
- 厦大⇄南极,四位厦大学子探索极地海洋!(2022-06-08 11:31:26)
- 发展“加速度”,鼓楼招商不停步!(2022-06-08 1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