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念“橄榄经”村民得真金
——来自闽清县梅溪镇白河江自然村的蹲点报告
张孔炎(右)30多年前种下的橄榄树。记者 池远 摄
福州日报记者 林瑞琪 通讯员 苏雪容
“这一片是我们‘复兴’橄榄种植后最早种下的橄榄树,像这棵有30多年树龄,至少嫁接了4次。”在闽清县梅溪镇梅埔村白河江自然村的橄榄种植园,87岁的梅埔村原村支书张孔炎对园内的橄榄树如数家珍。
眼下正是橄榄树开花的季节,到了11月则迎来繁忙的采摘季,品类丰富的橄榄销往福建、广东、上海等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从昔日村民靠拾柴火、做搬运工勉强度日,到如今依靠橄榄种植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白河江的变迁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
通电+通路 村民“复兴”橄榄种植
白河江有着悠久的橄榄种植历史,但在上世纪50年代,由于铁路建设征用了大部分橄榄地,加上村民砍果树造田,橄榄种植面积锐减,山地杂木丛生,村民靠拾柴火、割芒草、当搬运工谋生,生活拮据。
“当时村里的基础设施很落后,由于没有电,村民收割的稻谷要挑到城里碾成米再挑回村,一来一回要花一天。”张孔炎说,1977年,村里通了电,有了碾米机,村民再也不用挑稻谷进城了。
除了通电,还要通路。“过去在白河江,村民出村不是沿着铁道走,就是走水路乘渡船。”张孔炎说。1981年,村民们自己动手,历时半年修成一条5公里长的马路。
电通了,路有了,钱袋子如何鼓起来?张孔炎决定“靠山吃山”,把橄榄再种起来。1981年,他带领村民开始进行育苗,1984年前后开始大面积种植。现在,白河江的橄榄种植面积达2000亩,年产量1500多吨,年销售额5000多万元。
天然优势+引进良种 小橄榄成了“致富果”
在橄榄种植上,白河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47天,相对于其他闽江沿岸的橄榄种植区,更能在冻害中“独善其身”。同时,全村都为海拔150米以下的“宜榄”山地,适合橄榄生长的沙包土质量好,表面湿润,便于根须吸收水分。
有了好的自然条件,还需要良种。“在我们父辈种植橄榄的年代,由于技术有限,种植户没有考虑品种改良,植株品质各异,经济效益低,‘丰产不丰收’的情况经常出现。”当地橄榄种植大户张孔江告诉记者。
经过多方考量,村里决定把鲜食型甜榄作为发展方向。张孔江等农户遍访橄榄主产地后,引进了口感清甜、果渣较少的甜榄树良种,通过高位嫁接,对自家橄榄树进行改良。30多年的时间里,张孔江从50多个品种里嫁接出11个主打的销售品种。
现在,白河江出产的“梅香二号”“林峰大坑”“小个子”“德仕”等10余个高优甜榄品种备受欢迎,2011年起接连获奖。其中,获得福州市鲜食优质橄榄评选金奖的“梅香二号”,拍出了5公斤2.5万元的高价,一粒橄榄约合20元。
相关新闻
- “寄语祖国”地铁专列今日发车(2019-09-27 00:44:23)
- 福州统一战线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2019-09-26 23:23:13)
- 长乐文武砂镇:凝心聚力勇攻坚 新城建设添活力(2019-09-03 07:58:36)
- 福建探索林业金融创新 林地这样“变现”(2019-09-01 10:15:33)
- 福州市实施电子证照生成提升工程 今年计划归集电子证照1800万份(2019-07-29 23:22:38)
- 永泰梧桐春光村蹲点报告:“春光”无限 茉莉飘香(2019-06-25 23:02:09)
- 福州软件园:五凤山麓“三创”潮涌(2019-05-26 09:24:28)
- 从穷山村到“绿富美”的逆袭之路 (2019-05-23 22:57:45)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寿宁:老区村新希望(2019-05-12 10:20:01)
- 龙岩:扶贫先扶智 脱贫不失学(2019-05-11 08:38:23)
- 三明:住进安心房 铁心奔小康(2019-05-11 08:37:00)
- 福建长汀:荒山披绿 断水重流(2019-05-05 08: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