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九十
“梦山斋主”柯云瀚:书临碑帖出雄健,创“柯家法”心醉入道
2011年,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中国书法交响音乐会留影。
《春江花月夜》入展“三名工程”,成福建唯一
从2005年到2013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当代名家系统名家工程——“三名工程”(名家·名篇·名作),历时八年在全国完成从1000进500,从500进50的严格评审,柯云瀚的巨幅行草书中堂《春江花月夜》入展,成为福建唯一入选的作品,作为当代书法名家代表作,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春江花月夜》高3.6米,宽2米,可以说是我的代表作,前后创作了三稿,字字得来皆不易。”柯云瀚回想起三年前的创作过程,至今记忆犹新。
行草书条幅•王维《敕藉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根据约稿,中国书法家协会原本邀请柯云瀚创作的是来自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或许爱乡情深,柯云瀚对江海更为熟悉,就选择了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他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一个节目就采用了这首唐诗作背景,随着画卷渐次铺陈,一个女子撑着灯笼,缓缓而出,陪伴潇洒俊逸的画家,两人联手呈现出迷离而柔美的朦胧意境,这一幕始终在激荡着他的情怀。
创作前,恰好是春季,他先是多次到漳浦的海边,在月夜中倾听浪涛拍岸的雄浑巨响,感受博大浩渺的大海;接着,他又特地前往福州马尾的闽江入海口,挑了一片灯火难以照射到的江面,独自遐思,在秀丽的江景中体会诗人的心境;还不过瘾,他又坐上火车,直奔钱塘江,日夜静坐江畔看潮起潮落,寻找心灵深处的律动。
柯云瀚行草书中堂《春江花月夜》,入展“三名工程”作品。
“这三个采风分别告一段落后,我在一个长五米、宽两米半的大桌上,用两米宽的日本仿古绢布,裁出3.2米的高度,来写《春江花月夜》的正文,先后写了三稿。最终的版本不仅自己很满意,身边的朋友看了也都说特别好,于是就定了。”柯云瀚说,除了行草书正文,他还用隶书写“额头”,用小楷写千余字的《创作手记》,整幅作品在篇章布局、诗境表达、工艺制作上均属上乘佳作,字里行间充盈着他对书法艺术的矢志探索。
《春江花月夜》描述了离人思乡的情怀,如何运用笔墨来表达这种心绪,是久久地萦绕在柯云瀚脑海里的关键问题。经过多次试创作,他抓住了创作的要点:在抒写中速度和节奏要放慢,用笔和线条要凝重,多用圆笔和相对放松的结构,让人体会到沉重与无奈、迷离与无助的愁绪与哀怨。
行书楹联《境镜.水流》
作品寄出去后,柯云瀚渐渐淡忘了此事,直到有一天,他正在家里吃饭,忽然收到安溪的一位书法爱好者传来的短信,将《春江花月夜》入展五十件作品的消息告诉了他,他才“如释重负”。“对这件作品,我有自信,但评审结果没有尘埃落定,都存在变数,抱着为福建书坛争光的心态投稿,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文艺评论家、文学博士张冰在评价柯云瀚的《春江花月夜》时称,“此作主体为行草书,笔势大开大合,参互错综,字形收放腾挪,玲珑飞逸,以反差极强的展蹙为主要节奏来完成章法的对比。偶有字组连属,单字照顾周全而以笔势贯其气势,布局疏密有致而天机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