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大家头条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六十七

“译界之王”林纾:着述傥沾东越传,功名早淡北山文

发布时间:2017-07-28 15:12:33  来源:福州新闻网

“译界之王”林纾:着述傥沾东越传,功名早淡北山文

林纾著作《畏庐文集》

  童年穷困敏感埋下孤郁性格 7次上京会试碰壁立志专攻古文

  “脾气躁烈,稍不顺心便张口骂人,但又待人真诚,可为朋友两肋插刀;讥讽迷信,却在父母病危时,烧香拜佛;信守传统道德,连妇女梳个新发式穿件短裙也会嘲笑,却又同情风尘女子,提倡办女学尊重女权;痛哭流涕呼吁救国,宣传维新,却又不解义和团运动,对辛亥革命表示失望。”……许多资料指出,林纾是怪人。

  究竟因何造就其如此矛盾之人生?要想破解,就要走进其成长环境。故事得从1852年说起。彼时的中国战乱不断,太平军围攻长沙、进军岳州,威震东南,各省官绅豪富四处逃散。与此同时,福州城内却是金发碧眼的洋人拄着文明棍、登着高筒靴,常如雄鸡般昂首穿街而过。

  就是这样的光景,当年11月,位于福州光禄坊的一户盐商家里,一名男婴出生。这个孩子,在接下去的10余年,不断感受着国家巨变和家庭变故,充斥并动荡着他的童年。他就是林纾。

  林纾始祖自南京迁徙入福州,在福州城外定居,一连九代都是贫苦农民。在其祖父那辈开始入城谋生。家境很快在林父这一辈改变。林纾5岁时,父亲因一次运盐途中发生船难,倾家荡产,并远涉台湾谋生。家里每月总有五六天揭不开锅。

  穷困而敏感便是林纾童年的全部。因家穷,林纾被寄养在外祖母家。外祖母是林纾启蒙老师,5岁用《孝经》启蒙教林纾读书识字,并教林纾“畏天循分”。也因此林纾取号“畏庐”。

  “读书则生,不则入棺。”这是林纾曾在墙上画一具棺材配的字,以此为座右铭鞭策自己。外祖母的文学启蒙后,让林纾在书籍的世界里找到慰藉,并在找到一把“钥匙”后无法自拔,这本“钥匙”就是其11岁始跟随同乡薛锡极学古文辞。

  薛氏生性旷达,不为官爵利禄所动,脾气直率,让林纾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倍增。为了找书读,林纾省下零花钱到旧书摊上淘子史书籍,到20岁后,校阅残破古籍不下3000卷。其对读书的痴迷已到了“不惧生死”的地步。其20岁时不幸染上肺病,后10年间,他发病10来次,尽管病魔缠,仍日日苦读。他曾这样自我安慰:“果以明日死者,今日固已饱读吾书。”

  到20来岁,他读过的书已不下2千余卷。1882年,林纾结识了李宗言、李宗兄弟后又借读了对方家中藏书有三四万卷。他读书广泛,不但经、子、史籍,凡唐宋小说家言也无不搜括。大量阅读,为其翻译生涯提供坚实后盾。

  他也曾希望通过科举,改变社会现状、报效国家。先后7次上京参加礼部会试都落败后心灰意冷,从此一生不入仕,专力于古文。从此晚清官场少了一位“郁郁不得志”的书生,多了一位“笔笔妙生花”的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