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六十四
“文艺界常青树”许怀中:似水流年山海情深,文学创作与研究同行
许怀中与铁凝交流。
重拾散文创作,举荐莆仙戏《秋风辞》震撼中国剧坛
说起散文创作,许怀中记得,那起源于一篇发表在《福州晚报》副刊上的散文,重新点燃了他的创作热情。当时,他刚刚来到省城福州,单位新宿舍还未盖好,就下榻于西湖宾馆一套房间,恰巧收到《福州晚报》的约稿信。
仲夏的一个薄暮,许怀中在后园漫步,明月当空,他忽然注意到荷塘湖心亭的脚手架,亭子正在改建,已经成形,但脚手架依然在侧。由此感悟,在人生道路上,难免充当“脚手架”的角色,一旦工程竣工,“脚手架便永远不存在了。它的价值和可贵精神,便在于它的自甘‘消失’”。通过脚手架,可暗喻干部的离退休。于是,他来了灵感,回房提笔写成散文《月下后园漫步》,发表后竟有读者来信赞赏,后被收入第一本散文集《秋色满山楼》。此后,散文创作“一发不可收”。
翻看许怀中的十多部散文集,会发现他的散文往往写往事,写人和事,大抵有故乡的乡情、乡愁,有的抒写“八闽大地”,有的描摹“大江南北”,有的追记“异域他邦”,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
散文集书名,有几本带着“月”色,如《年年今夜》采自“年年今夜,月华如练”。《月色撩人》《月满西楼》更加明显。许怀中说,那些年,常到北京开会,往往下榻京西宾馆的西楼,很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月满西楼”的情景,便取为书名。“更深层地说,在古典诗词中,‘月’往往和往事直接勾连,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等。”
2013年4月,许怀中的《岁月匆匆》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作家协会“2012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封底写道:“他的散文作品在亲切淡雅的抒写中飘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诗情画意的描摹中闪耀着对人生世态的哲理思考,既有学者的睿智,又有艺术家的细腻,着力发掘出生活中的美感,诗意浓郁,情致深沉,哲理丰富,回荡着追寻真、善、美的心声。”
在许怀中看来,正如书名所标出的,岁月恰如流水匆匆而逝,散文是生活的厚赐,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它得助于文化清泉的滋润,发自有感世界。他表示,散文脱不了一个“情”字,“情”与“景”构成情景交融,“情”与“理”结合,便含有哲理的思考,“情”与“趣”渗透,就有“理趣”的韵味。它是岁月流逝中留下的心痕足迹,许多往事早已忘却,却从散文集中寻找到。
再举一例。2007年起的六年间,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及福建省作协鼎力支持,福建近50个县(市、区)邀请1400多人次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采风创作,作为副会长的许怀中不顾年迈之躯,几乎全程参加并写成近50篇散文,取福建多山临海特色,命名《山海交响》编辑成册,从中可品读“八闽特色地方文化”,也体现了其散文集的纪实性、文学性和可读性。
1983年12月,在北京参加全国作代会,与冰心先生在其家中合影。
分管全省文艺作品创作时,许怀中也充分展现“人梯”的价值。他对莆仙戏《秋风辞》的举荐立功就是其中之一。
1984年,他的学生周长赋带着油印的《秋风辞》剧本来福州找他。他连夜读完学生的处女作,深为这部悲剧所震撼。周长赋告诉他,自己目前仅是文化馆的一名普通干部,恐怕资历不够,这个戏在县里都选不上,更无法参加全省戏剧调演。许怀中曾经是他老师,亲自赶到莆田看剧团彩排,并当场决定该剧到福州参加全省调演。
1985年,莆仙戏一团的《秋风辞》,参加省十六届戏剧调演,双双获剧本一等奖、导演奖,分别获舞美设计奖、优秀演员奖、音乐奖及演员奖等。1986年,《秋风辞》参加第二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荣获剧本创作一等奖、舞美设计一等奖、集体演出二等奖、导演三等奖、主演二等奖、配演二等奖及二人群众角色奖。同年,莆仙戏《秋风辞》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剧本奖。
许多专家认为,该剧选材好,开掘深,是一出揭露封建专制主义的黑暗和血腥统治的大悲剧,有气势,有宏观壮阔,惊心动魄,具有阳刚之美,有较大历史跨度,给人经丰富的联想有深刻的哲理启示,其原因在于剧作者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史观去认识和研究历史,塑造出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在此之前,有人劝许怀中:“周长赋是您的学生,您应该避嫌!”许怀中说:“我不避!避嫌但不能避贤啊!”
当文化部决定选派《秋风辞》进中南海怀仁堂 ,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的消息传来后,剧组全体同志都激动万分,大家为能得到这一崇高的荣誉而欣喜若狂。1986年,周长赋被授予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如今已是当代著名剧作家。
“韶光易逝,似水流年。多年来,文的真情,我的感谢之情,犹如一江向东流的春水,滔滔不尽,流淌不绝。”许怀中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