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闽都大家 >> 网上展厅 >> 文学

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六十四

“文艺界常青树”许怀中:似水流年山海情深,文学创作与研究同行

发布时间:2017-07-18 09:58:50  来源:福州新闻网

“文艺界常青树”许怀中:似水流年山海情深,文学创作与研究同行

1951年,许怀中厦大毕业时,与报刊通讯员合影留念。

  高二发表第一篇小说,夜宿旅店遭窃最心疼的是剪报

  许怀中的祖籍在莆田仙游,一个名叫“钟山乡”的地方,离风景区九鲤湖很近的山村,世代务农,到祖辈那代,早已经搬进了县城。从懂事起,就听到父亲用莆仙方言背诵古典诗词,还留下一本诗词集。父亲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渐渐懂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意思。

  念初中时,许怀中就读了《红楼梦》等古典小说,又热衷于“五四”以后新文学作品,还从课本上接触到鲁迅的名篇,但那时不甚理解。课堂上的习作,常被登在校刊上。

  人生第一篇正式发表的文学作品,是在1946年,正读高二。说起来,那是一个偶然的契机:同班好友陈秋玉写了一首诗,要许怀中交给在仙游报社当排字工人的堂哥,请他转给副刊编辑,没想到过几天见报了,这让许怀中大受启发,也去投稿。

“文艺界常青树”许怀中:似水流年山海情深,文学创作与研究同行

青年时代的许怀中。

  写什么呢?许怀中思来想去,便以班上的一位同学为“模特儿”,写了一篇小小说《阿槽》,果然不出几天也化成报纸上的铅字。从此,他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郁达夫、巴金、冰心和臧克家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给他很大的影响。

  他写的另一篇《春香》是反映农村少女命运的小说,描写了一位村姑进城给富人当丫头,受尽虐待,终于被逼去跳木兰溪的悲惨经历。小说发表在仙游的《闽中新报》上,标志着青年许怀中已经悟出了命运这一文学的核心命题。

  “年轻时,诗情较浓,动不动就写诗。有时也莫名其妙地‘感伤’,在故乡报纸上发表感慨人生的文章,父亲看了对我说:年纪轻轻,别写这样的文章。”许怀中回忆说,那时候把作家看成最神圣、最高尚的代名词,随着投稿范围逐渐扩大,从故乡仙游、莆田到惠安、福州、台湾等地报刊,剪报集成一大本。

  1948年,他赴福州高考,途经涵江,夜宿于一家父亲的朋友开的小旅店,这份剪报自然被视为“家珍”随身带,放在小包袱里面。房间里,另有一个旅客,年轻人初次出门,没有经验,加上一天的旅途疲劳,很快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天亮了,他醒来一看,那位同房的“客人”不见了,连自己脱下的衬衣长裤都带走了,更令他感到心疼的是那装有剪报的小包袱也不翼而飞。他猜测,对方将卖不了钱的剪报本丢进江中,付诸东流了。好在旅店主人是父亲的朋友。许怀中借了一套衣裤和盘缠北上,在福州考上了协和大学中文系。

“文艺界常青树”许怀中:似水流年山海情深,文学创作与研究同行

1984年6月10日,与丁玲(左四)等人合影。

  次年6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并迅速翻过武夷山脉,隆隆炮声遥遥传来,福州所有的大学全部停课,许怀中又回到了仙游。他的堂哥许国焕也从厦门大学回到故乡,这位地下党人带着堂弟热情地投身到迎接仙游解放的活动中,他把从厦门带回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让许怀中抄成大字报贴上仙游的主街道,让新中国的光辉抢先一步照耀了木兰溪畔的小县城。

  1949年11月,厦门解放。许国焕回到厦门继续读书;许怀中受革命气氛的感染,毅然决定跟随堂哥转学厦门大学,并以转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中文系,开启了他与厦门大学的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