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三十九
软木画第四代传人吴芝生:力挽狂澜拯救“无声诗”,一笔一刀总关情
《武夷风光》
矢志创新,凭借敏锐眼光重启复兴之路
事实上,为了重新打开软木画的市场,恢复声誉,吴芝生始终不遗余力,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自己掏钱,跑遍全国各地的工艺品展销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借鉴和学习别人的优秀作品。在他家,记者看到了满满一袋子的参展证,“每次的参展证我都留着,作为纪念吧。”吴芝生笑着说。
不懈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从2001年开始,吴芝生的作品便不断获得各类奖项和荣誉。2001年,作品《罗星塔》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奖;2002年,“榕南风光”获十六届如意奖二等奖;2005年《武夷风光》获第四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银奖;2007年《榕城风光》获“第三届中国礼品设计大赛”铜奖……
吴芝生跑遍全国各地工艺品展销会,打响福州软木画品牌。
在他的创作室,我们看到了满满一房间的获奖作品,其中一幅巨大的“湄洲妈祖风光”最引人注目,虽然只有1米长,但画中的亭台楼阁有334间,房檐梁柱1112件,曾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展览金奖,也是他最引以为豪的作品之一。
为了创作这幅作品,他曾到湄洲岛的妈祖庙参观了每间庙宇,拍下了五六个胶卷,又花了半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而他最在意的不是那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的亭台楼阁,而是作品中蕴含的意义。“妈祖象征着和平,是两岸人民共同敬仰的女神。”他希望能用自己的技艺为两岸交流做点贡献。
《迎客松》
到2005年,四处参展的吴芝生软木画荣获“公众最喜爱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奖”后,受到关注度变大,日子开始慢慢变好了。之后西园村成立了软木画协会,在吴芝生的推动下,协会作为申报单位,2008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同年他也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吴芝生认为,软木画的衰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创新,不论什么作品,都是用一个黑乎乎的镜框装裱,然后马上拿到市场上去卖。“后来我用卡纸点缀,放进绒布的盒子里包装,采用深绿色、褐色等多种颜色装饰,有的做成四连挂件,可以挂在客厅里欣赏。”他说,时代审美观念变化了,要想不落伍于市场,必须在包装、技术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
吴芝生根据销售渠道的不同,对软木画作品进行细分,比如在馈赠礼品上,就要做到和名胜古迹相结合,加强地域性。在旅游商品上,就要做得容易携带,小巧玲珑。
吴芝生的第一笔外国订单是在2008年,马来西亚外交官员在北京一次展览会上偶然看到吴芝生的软木画,一看便心生喜爱。“当时我根据对方寄来的照片,以马来西亚为背景雕刻而成《马来西亚皇宫》和《吉隆坡双峰塔》两幅作品,获得认可。”吴芝生记得当时马来西亚总理这么评价:“软木画雕刻十分精细,是东方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