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三十九
软木画第四代传人吴芝生:力挽狂澜拯救“无声诗”,一笔一刀总关情
《闽都古韵》
7岁习画,彼时村人“会拿筷子就会作画”
在《辞海》中,对软木画是这么介绍的:中国民间雕刻工艺品之一,主要产于福建福州,系用栓树皮(或称“软木”),经精雕细刻艺术加工,构成各种浮雕式、多层次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等风景画。
在吴芝生看来,软木画绝对是上天赐予西园村的无价之宝。
相传在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曾经有人从德国带回一种类似“木画”的作品,西园村民间雕刻艺人吴启棋等深受启发,遂在福建工艺传习所工读时,用从西班牙、葡萄牙及阿拉伯进口的栓树皮作为主要原料,把这种质地轻松、富有弹性且纹理细润的软木切削成薄片,以刀代笔,经手工精雕巧镂,制成山水、园林、花鸟等图景。
另外,利用画框内有限的空间,使景物的形象立体化,安排上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山河白鹤,形象逼真,色彩古朴,这门手艺就这样在西园村落地生根,流传百年。
与彼时所有西园村人一样,吴家也是软木画创作世家。在父亲吴钟沥的传授下,不到7岁的吴芝生开始了学艺之路。
《榕城风光》
“做软木画,要经过选材、雕刻、拼接、装框等工序。”吴芝生说,拿雕刻来说,当时是有分工的,有人专门做树,有人专门做亭,有人专门做动物,有人专门做布景,有人专门做设计,而他虽然年纪小,却凭着聪颖和勤奋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基本功,各种工序样样精通。
15岁时,因家穷、兄弟姐妹多等因素,他辍学了,进入新店木画厂工作,一进厂就被评为二级技工,其手艺在厂里数一数二。
据吴芝生介绍,解放前,福州软木画已经畅销海外,曾在世界博览会展出;朱德、邓小平参观福州软木画后分别留下了“巧夺天工”“民间艺术精品”的题词。
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软木画进入辉煌的鼎盛时期,西园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软木画的生产,“会拿筷子的就会作画”,就连邻村岳峰村也有近50%的家庭从事这一产业,从业人员高达15000人。
“改革开放初期,软木画出口产值高达5000万元以上,是上世纪80年代福建省外贸出口创汇率最高的产品之一。”吴芝生话锋一转,“产品的畅销,惹得不少投机者一窝蜂跟上,由于产品粗制滥造,砸了软木画的招牌,九十年代后急剧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