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嵩口古镇:“镇在”蜕变 用文创“破题”
本网系列报道:
龙口厝鹤形路是修建于宋代的古路,2014年刚刚修复,属于嵩口古镇保护修复工程的一部
福州新闻网5月15日讯(记者 王礼林 文/图)“要尊重历史,让新老建筑共存。我们团队引进台湾先进的文创经验“针灸模式”,用最少的破坏、最少的投资,能很好实现既让古民居存在有价值也让居民创收。”日前,在永泰县嵩口古镇,台湾打开联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邓海抽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找到保护和创收很好的平衡点,居民自然就会爱护古民居。”
“嵩口古镇有这么多老房子是宝贵的财富,可以做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式来包装经营古镇,让游客来买东西的同时也买走这里文化。最终用文化提高当地土特产的附加值,间接提高村民收入,这样就能实现古镇保护和发展的可持续。”邓海说。
台湾团队为嵩口古镇把脉 用文创破解发展难题
福州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分布在福州五区七县的古镇、古民居更是数目众多。但伴随时代的发展,古建筑、古民居在面对自然老化、坍毁的同时,也遇到了更深层次、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如何化解“古民居保护和当地经济发展的矛盾”。永泰嵩口古镇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无疑是在“破题”。近日,“行进中国.福州故事”大型主题采访小组的记者们走近嵩口古镇,亲历它所经历的“蜕变”。
嵩口镇位于永泰西南部,面积257.6平方公里,人口3.26万人,东临闽清、北接尤溪、西毗德化、南依仙游,自古为永泰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嵩口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干的故乡,古迹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有100余座。2008年嵩口被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成为福建省第三、福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记者在永泰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龙口厝鹤形路”。该路以弯弯曲曲如鹤顶得名,寓意吉祥,体现了古人极高的风水造诣。只见在黑瓦覆盖的黄色泥墙下面,一颗颗状如柚子大小的鹅卵石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构成了围墙的底座,从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到路基,一颗颗用鹅卵石铺就的路,仿佛让人回到了古代。而这条和古厝一起修建于宋代的古路,2014年刚刚修复,属于嵩口古镇保护修复工程的一部分。
在紧挨古厝的嵩口镇政府内, 人声鼎沸,锯木声、搬运声、工人讨论声等交织。一排排已经修建好的临街建筑已经充满了浓浓古味:仿古的木窗、雕花、木倚长廊等随处可见。让记者印象深刻、点赞的是,已经被台湾文创团队彻底改造的嵩口镇政府一楼的食堂:用红色木头做成、装饰用的拱形房屋骨架,顶上挂几扇吊扇,底下配上红色连椅的餐具,这哪里是个机关食堂,和具有浓郁文艺气息的咖啡馆无异。
而这小小的改动所带来的巨大体验感受,正是台湾打开联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