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战鼓逐风浪,碧海寻丹心:探寻鼓浪屿的百年红色印迹

2021-07-01 10:39:5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战鼓逐风浪,碧海寻丹心:探寻鼓浪屿的百年红色印迹

位于福州路127号的民居,曾经是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所在地。受访者供图

  正是在楼下不远处的黄家渡一带海边,蔡协民和罗明每周定时约见,像两个朋友散步交谈一般,完成军委对省委的汇报和请示。

  不到一年的时间,从这两处隐蔽之所,一个个指挥全省革命的命令发出,一次次引领武装斗争的号角吹响。

  那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的厦门是产业工人相对集中的区域。自十九世纪中叶厦门被迫开埠通商以来,海轮运输、电话、邮电、罐头等诸多企业在此迅速兴起。

  1926年春开始,福建各地陆续建立起地方党组织。但第二年即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严峻。当年12月1日,党中央致信闽北闽南两特委,指示要成立省一级党组织,指出:“福建的产业工人成分固属极少,但厦门福州的海员市政码头船厂等工人运动党亦始终未尝予以注意……福建临委必须建立于厦门工商业发达及交通便利区域”。在革命低潮期,这为福建地方党组织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几天后,福建临时省委成立,机关随后迁驻厦门。

  “当时的厦门与中央红色交通线密切相关。”文化学者吴永奇介绍,从上海乘国际邮轮,沿海岸线到汕头和香港,辗转可到达赣南闽西,这条交通线曾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沟通了党中央和中央苏区;作为沿途一站,厦门港对保障整条线路畅通有着积极意义,这也是省委机关设于此的原因之一。

  此后,在鼓浪屿上先后秘密召开了中共福建省第一、二次代表大会。1930年2月,在内厝澳路449号曾家园里召开的福建省第二次党代会上,通过10个决议案,对指导全省革命斗争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作出“福建革命高潮不可避免的快要到来”的前途判断,提出实行“全省总暴动”的任务。这是受到当时党内滋生的“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分估量了福建的革命形势。随后发动的一些公开集会暴露了部分同志的身份,也间接导致当年8月省委机关转移到更为隐蔽的鼓浪屿上。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