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闽侯样本:让土地释放更多新动能
校村合作,改造学生街发展综合体
上街镇岐安村是典型的大学城建设被征地村,也是闽侯县14个改革试点村之一。
面对失地现状,岐安村依托大学新校区建起沿街店铺收租金,这些店铺成为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目前,村里大头的收益主要来自福大学生街、岐安商业街、万象学生街店面,此外还有部分安置房的沿街店铺。”岐安村党支部书记沈行钟告诉记者,这几处村集体资产由于历史原因,情况十分复杂。
原来,在2003年,大学城建设征地拆迁时,为解决岐安村下长安片的60多户村民生活出路问题,学校同意村里借用地块建设店面。当时,60多户村民集资230股,在福州大学旁建起1700平方米店面,其中每年收益的20%归村财。“虽然这些店面的产权不在村里,但学校默认给我们经营,可以说是村里的临时性资产。”沈行钟坦言。
10多年来,这些福大学生街店面收益水涨船高,最早年收入53万元到70多万元,涨到最高时可达390多万元,每股收益1.05万元。
2015年底,后面被征迁的600多户村民借鉴“先富者”的思路,也集资1900股建起1.4万平方米的万象学生街店面。“和福大学生街一样,万象学生街也算村临时经营性资产。”沈行钟说,后面建的店面位置不够好,收益差一些,每股收益1300元。
7倍之差!尽管60多户和600多户收益相差如此悬殊,但在改革前,这样的贫富差距一直无法打破。
2016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动“成员认定”工作,岐安村全村641户2792人成为股东。“2016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00万元,要是均分,对先富者们有些不合理;可不均分,改革岂不空谈?”沈行钟说,最终决定用10年时间稀释先富与后富者之间的差距:先富的60多户在未来的第一个5年内,一股算两股;第二个5年则是按1.5股计算。这一方案获得全村通过。
改革,带动全村共同富裕的同时,也让全村人更加团结。“村集体资产账目明晰了,大家劲往一处使,都想着怎么做大‘蛋糕’,村里的事相比以前好办多了!”沈行钟说,前不久,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由村委和高校商谈,计划重新改造学生街,“通过校村合作的方式发展综合体,既能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又能让店面升值,学校也能发展自己的公寓,最后还能带动村民就业”。
相关新闻
- 【同框讲述·福州光阴故事】老照片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2018-09-14 09:29:09)
- 福建人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对外开放兴,福建兴”(2018-09-14 08:27:31)
- 改革开放40年 城乡文化消费增长强劲差距缩小(2018-09-13 20:21:42)
- 福清:“量体裁衣”置业 壮大村财“造血”(2018-09-13 11:15:49)
- 【风从海上来】40年改革开放,连云港后发先至谱写新篇章(2018-09-12 19:57:21)
- 中国巨变何以可能(2018-09-12 11:02:18)
- 深化改革,为教育发展装上强大引擎(2018-09-11 15:07:46)
- 改革开放40年“织里样本”观察(2018-09-11 11:01:56)
- 织里织了朵“智慧云”(2018-09-11 10:49:51)
-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特色(2018-09-10 16:20:29)
- 改革开放40年就业观念之变:“铁饭碗”不再“铁”(2018-09-09 11:22:43)
- 福清:“量体裁衣”置业 壮大村财“造血”(2018-09-06 2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