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闽侯样本:让土地释放更多新动能
荒地上建起农贸市场,一年租金百余万
改革,让村民开阔了眼界,也让村民齐心谋发展。
“来,我给你搭把手,把你家摊位摆整齐点。”昨日一早,在昙石村农贸市场,管理员黄道新麻利地把摊位摆规范。
今年58岁的黄道新是昙石村村民代表,也是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之一。自去年农贸市场建起来,黄道新不仅是股东,还被聘为市场管理员,双重身份让他每天都充满干劲,他说:“不仅能拿工资,年底还能享受市场租金分红,没理由不努力。”
可谁能想到,如今生意红火的农贸市场前身是村口一块荒地,10多年一直利用不起来。
“旧农贸市场规模小,环境较差,村里很早就想建设新市场。这块荒地十分适合,但不管村里怎么做工作,就是没办法获得村民同意,将地块统一利用。”陈瑞柱告诉记者,这块荒地属于第二村民小组,涉及村民168人,按每亩4万多元的补偿价,每个村民所得土地收益很少,因此许多村民不同意将地块用来建设。
“改革前,村里只有福利,我家人口结构一点不沾边。要我让地出来,除了一点点补偿,就没其他什么好处了。”村民侯仁生是第二村民小组的成员,去年改革后,他全家都成为村合作社的股东。“身份变了!我一家5口都是股民,按照分红原则都能分到红利,这就必须举双手赞同让地了。”侯仁生直白地说。
增加集体资产,每个股民的分红都会增加,第二村民小组168名成员都懂。去年,村里没有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就开一场村民大会,村民个个都拥护用荒废地块盖新农贸市场。
就这样,昙石村只用1个月就完成新市场地块的协商补偿工作,2个月完成建设。去年底,约1400平方米的昙石村新农贸市场建起来了,共72个摊位,每年能收100多万元租金。
对侯仁生等村民来说,他们不但获得了土地补偿金,还能从农贸市场的收益中分红。对村集体来说,把市场摊位租给本村村民,又给黄道新等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和致富路子,村集体资产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双利润双循环”。
去年,昙石村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收入600多万元,扣除开销后,七成用于分红,2550名股民每人分到了1200元。
相关新闻
- 【同框讲述·福州光阴故事】老照片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2018-09-14 09:29:09)
- 福建人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对外开放兴,福建兴”(2018-09-14 08:27:31)
- 改革开放40年 城乡文化消费增长强劲差距缩小(2018-09-13 20:21:42)
- 福清:“量体裁衣”置业 壮大村财“造血”(2018-09-13 11:15:49)
- 【风从海上来】40年改革开放,连云港后发先至谱写新篇章(2018-09-12 19:57:21)
- 中国巨变何以可能(2018-09-12 11:02:18)
- 深化改革,为教育发展装上强大引擎(2018-09-11 15:07:46)
- 改革开放40年“织里样本”观察(2018-09-11 11:01:56)
- 织里织了朵“智慧云”(2018-09-11 10:49:51)
-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特色(2018-09-10 16:20:29)
- 改革开放40年就业观念之变:“铁饭碗”不再“铁”(2018-09-09 11:22:43)
- 福清:“量体裁衣”置业 壮大村财“造血”(2018-09-06 2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