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势崛起绘蓝图 莆田市新型工业化发展驶入“快车道”
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在石门澳产业园打造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全品项涂料综合性生产基地之一。 全媒体记者 陈斌 摄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近年来,莆田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之以恒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鞋服、工艺美术、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匠心智造产业新城。
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按照全市“一盘棋”思路,莆田市成立重点产业发展专项领导小组,强化创新、品牌、数字赋能,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国鞋都、国家级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莆田市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产业迈入新型工业化发展阶段。
发展实体经济 提升综合实力
前不久,2023·中国显示行业供应链技术和市场对接交流会举行,莆田三利谱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超高耐久性染料系偏光片开发项目”获“2022年度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贡献奖”之“创新突破奖”。
从无到有,再跻身全国光学行业第一梯队,三利谱瞄准前沿,追“光”不止步,在偏光片行业显身手。
福建恒而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国际一流的模切工具、锯切工具与配套智能装备的研发生产能力,主导产品重型模切工具产销量连续10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公司自主研发直线导轨,解决我国先进制造业中高端功能部件“卡脖子”问题,锻铸与海外竞争对手叫板的底气。今年5月,恒而达首次携直线导轨系列产品亮相俄罗斯国际机床展,成功拓展对俄业务,扩大公司产品出海版图。
目前,莆田市工业“挑大梁”作用显现,全市规模工业整体实现“双千”跃升,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近年来,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突破“千亿”,占全市GDP比重41.4%、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突破“千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111家、产值超百亿元2家,省级工业龙头77家,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位居全省第一;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3%。
培育产业集群 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8月,华峰产业集群3个绿色项目在秀屿区同时开工,以实现和推广清洁能源替代方案为目标的新能源集中供热项目、以研发生产新型功能材料为特色的先端纤维材料产业创业创新基地二期项目、以推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为主的再生功能性纤维生产线二期项目等3个项目,总投资近80亿元,建成投产后产值可超百亿元,为加快形成莆田市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再添新动能。
在距离秀屿港不远的石门澳产业园内,永荣CPL二期、华峰水性油墨、三棵树高新材料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产业兴旺的场景扑面而来。
沧海桑田,宏图再现。石门澳产业园面积10平方公里,这里已从当初的荒凉滩涂地变身发展热土,成为国家级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园区。石门澳产业园也是福建省布局湄洲湾石化基地“一湾、两区、两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湄洲湾南岸石化产业链延伸,发展非炼化一体化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千亿化工新材料产业。
围绕“产业优”突出“二产进”,近年来莆田市建立市领导挂帅的产业链长制,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全系统、全覆盖、全过程”抓项目,产业发展集群成势。鞋服形成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工艺美术、新型功能材料两大产业集群均超500亿元,食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三大产业集群均超300亿元。
传统产业持之以恒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产业优势更加凸显。鞋服产业加快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初步形成莆田鞋“1+N”品牌体系,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走在行业前列,逐步实现从莆田制造向莆田创造转变。工艺美术产业深耕技艺创新,莆田木雕、古典家具亮相国际展会舞台,成功举办17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莆田工艺甲天下”金字招牌更加响亮。食品产业建成亚洲单体最大的啤酒生产基地,新培育的预制菜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发展,本土化产品开发及工业旅游等业态创新亮点频现,食品“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
新兴产业在大项目布局上取得突破,已成为全市经济主要增长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年均增长15%以上,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近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永荣CPL、华峰系列项目、三棵树高新材料综合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实现年均20%以上高速增长,已形成较完整、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引进落地了华佳彩、福联、三利谱等一批重大项目,集成电路正在“弯道超车”,产业结构已从低端制造加工为主转变为“芯屏器核”布局高端发展。装备制造产业迈向高端化,新能源汽车“从无到有”,产业整体层次显著提升。
坚持绿色引领 激发创新创造
向“绿”而行,莆田市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体系。
人才是第一资源,莆田市在产业人才引进培养模式上创新突破。落地北京理工大学东南信息技术研究院、兰州大学东南研究院等人才转化与创新发展平台,开办全国首个新工科产业学院和香文化产业学院,建成华峰学院、三棵树产业学院等产教联动示范平台,产业人才支撑不断增强。
有了人才支撑,激发企业创新创造。记者获悉,莆田市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服务型示范企业17家、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9个、工业设计中心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个。这些都为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不能以环境的消耗为代价。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目标,莆田市加大节能技改和节能挖潜的力度。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20种产品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制造示范获评数量在全省前列。推动4家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比例超60%。(全媒体记者 林晓玲)
- 鼓励企业入园进区!福建四部门印发通知(2023-11-17 15:13:13)
- 福州自贸片区扎实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扩面增量(2023-11-17 10:39:12)
- 福建省33家老字号企业通过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复核(2023-11-17 10:19:28)
- 一图看懂!事关科技创新发展,福建出台20条措施(2023-11-17 10:17:32)
- 2023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展在厦门开展 首设创新专区(2023-11-17 10:12:49)
- 福州市与中国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创新大赛招商推介会举办(2023-11-17 09:50:59)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11-17 09:44:53)
- 福州仓山:牢记谆谆嘱托 弘扬严复精神(2023-11-17 09:25:54)
- 莆田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2023-11-17 09:17:00)
- 莆田“城市LOGO、城市吉祥物和城市宣传口号”发布(2023-11-17 09:13:00)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