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观察 | 古田何以“领菌”?
古田何以“领菌”?
自上世纪在全国率先掀起食用菌生产的“五次浪潮”,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已经跨越一个甲子。多年来,古田坚持以菌立县,破除制约产业转型升级藩篱,全面提升生产、加工、研发、流通等全产业链条,持之以恒推进食用菌产业三链融合发展,让老产业尽显“年轻态”“科技范”。
即食银耳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食用菌产业是古田县的强县之基、富民之本。以人工段木栽培银耳为起点,古田人先后突破银耳瓶栽、银耳袋栽、香菇室外袋栽、竹荪生料栽培、银耳棉籽壳代料栽培、黑木耳南方栽培、茶树菇菌种和配方创新等技术,奠定了“中国食用菌之都”的基础。
大桥镇菇农李鹏犹记得父辈在低矮老旧的菇棚里辛勤劳作的场景。他说:“最早的菇棚多以木为架、茅草盖顶,浇水、通风、灭蚊都靠人工。由于生产条件简陋,加上银耳娇贵,菌棒容易受到杂菌感染,稍不留神就影响收成。”
由于银耳对生长环境较为苛刻,菇棚的更新换代一直处于进行时。从简易菇棚到专用菇棚、标准菇棚、智慧菇棚、光伏菇棚,古田县党委政府和民间从业者齐心协力,孜孜不倦地探索实践食用菌种植环节的提升路径。
走进大桥镇的全国首家袋栽银耳工厂化生产企业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最引人注目的是上百间加装了自动化设备的智慧菇棚。在这里,通风使用新风净化系统,浇灌采取雾化加湿,灭蚊使用物理灭蚊灯,智能控温系统使菇棚始终处于满足银耳全周期生长的最佳温度。
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慧菇房实现周年化生产银耳
“一年四季,不管晴雨冷热,智慧菇棚里的‘银花’都能照常开放。”天天源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杜昌铿说,智慧菇棚可自动监测调节相关参数,显著降低管理成本,产出的银耳品质更加稳定,几十间甚至上百间智慧菇棚的日常管理维护只需1至2名工人。
近年来,在政府出台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古田县掀起一波工厂化生产食用菌浪潮。目前已实现银耳、海鲜菇、杏鲍菇、鹿茸菇、绣球菌等食用菌品种在单一企业的工厂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
广大中小菇农是古田食用菌的生产主体,如何帮助他们从分散种植向标准化、集约化种植发展,当地提出的破题方法精准高效。2021年起,该县在完成3年内新建1万间标准化菇棚工作的基础上,加强政府、企业、菇农三方联动,创造性实施光伏菇棚项目。
光伏菇棚在标准化菇棚的基础上升级安装光伏屋顶,实现顶上发电、下面种菇。一地两用,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拆旧建新,棚内高大宽敞、空气流通,菌菇发病少,长势更好。
成功研制猴头菇粉
记者了解到,古田县正在实施的光伏菇棚项目涉及吉巷、杉洋、大桥、鹤塘4个乡镇,总投资3.7亿元,建设银耳、香菇、猴头菇等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菇棚425间,配备保鲜冷藏库、烘干场等基础设施。光伏总装机30.75兆瓦,预计年发电量3174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2.6万吨。
古田县目前已开发生产38个食用菌品种
经过多年发展,古田县目前已开发生产38个食用菌品种,其中银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95%。然而,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银耳市场出现量增价跌的问题,不仅影响菇农生计,也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古田县食用菌企业在进一步的市场调研中发现,除了产能过剩,银耳卖不上好价格,与产品加工水平普遍较低不无关系。此前,古田银耳的产品形态以干品为主,炖煮时间长且口味单一,影响消费者复购热情。
面对产业链条短、特色产品少、附加值低的突出问题,古田县食用菌从业者从市场需求出发,以产量最大的银耳为突破口,研发推出冻干、即食等银耳精深加工产品及本草银耳等高附加值产品,在提升产业层次上实现新突破。
营养、美味、便捷的食品始终是消费者的心头好。早在2016年,古田食用菌企业就引进FD冷冻干燥设备,率先研发出冻干银耳羹产品,开水冲泡一分钟即可食用,十分契合上班族对快捷营养食品的需求,市场反响十分热烈。
受到冻干产品启发,古田食用菌企业举一反三,纷纷加入精深加工赛道,在银耳产品的形态、包装、口味上玩出新花样。有的推出雪梨、木瓜、枸杞等各式风味的冻干银耳羹,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有的推出碗装、杯装、盒装的银耳羹,开盖即食;有的推出银耳与燕窝、马蹄、椰奶的组合产品,令人耳目一新;还有的苦心研发本草银耳,主打高端市场……
“如今线上线下卖得最火的就是银耳即食饮品。”“本草银耳富含多糖,价格是普通银耳的好几倍。”采访中,古田多家食用菌企业负责人表示,市场需求不断升级,倒逼银耳产品创新,企业只有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才能在食用菌产业价值链上占据优势。
据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周翔介绍,在银耳产业的示范引领下,以各类食用菌为原料的冻干、糕点、饮料、调味、超微粉、化妆品、多糖提取、预制菜产品层出不穷,形成多样化深加工产品结构,加强了古田食用菌的市场竞争力。
“深化二产”是延长食用菌产业链的必由之举。为了进一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食用菌精深加工水平,古田县着力建设食用菌百亿产业园,以“3+N”园区发展模式运行,即打造以东区、西区、北区3个食用菌加工集中区和“N”个食用菌加工集聚点为主导的三链融合发展创新创业平台。
“通过提高3个集中区产业集聚度,持续完善加工基地建设,有效带动古田食用菌产业二产提速发展、提质增效。”古田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远途说,古田食用菌产业园全部达产后,产值预计达110亿元以上。
古田县食用菌“数字大脑”运营中心
探访山城古田,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疑问,这里的食用菌产业何以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雷银清认为,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市场竞争充分,社会化服务体系齐全,人才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政府与民间力量手拉手,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缺一不可。
去年以来,古田县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国菇业之源,世界菌业之窗”的地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价值体系,以“大手笔、大格局”推进选址大吉片区的中国食用菌之都现代产业园规划建设。同时,着眼菇农、企业需求,强化数字赋能、品牌赋能。
走进古田县食用菌“数字大脑”运营中心,一块大屏幕实时显示全县食用菌产业链动态交易、溯源码申请使用等信息,犹如一张产业链图谱。“数字大脑”通过搭建产业大数据中心及助产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溯源平台、助销平台的“一中心+四平台”,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实现“一盘棋”统筹管理。
围绕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数字大脑”通过采集全县菇农、企业的信息并提供交易平台,引导产业链健康发展。同步推出的“福菇宝”APP,面向菇农、企业等提供金融贷款、电子交易、溯源防伪等功能,让从业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利服务。
过去,受制于信息不对称,菇农对市场行情不了解,有时会陷入“丰产不丰收”的怪圈。如今,只要打开“福菇宝”APP,就能查看实时价格指数,以此调整种植规模,避免盲目扩种。菇农还可凭借在“数字大脑”产生的真实交易信息向平台提出贷款申请,如此又解决了中小农户由于缺乏有效担保物导致的贷款难问题。
“目前,‘一中心四平台’的综合性食用菌数字技术应用系统已初步成形,随着采集的数据越来越多,功能不断完善,食用菌‘数字大脑’在带动全产业链升级、实现品牌营销增效、强化古田银耳区域公用品牌等方面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古田县食用菌“数字大脑”运营中心负责人林建明说。
从生产销售到贷款融资、品牌打造,菇农、企业需要什么支持与帮助,党委政府就提供什么服务,甚至想得更早、更深入。针对食用菌企业品牌意识较弱的问题,古田县通过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打响“十方田”区域公共品牌,吸引70多家企业和合作社、500多种农产品入驻平台。5年来,通过品牌效应带动产业发展,授权企业实现年均销售额20%以上的增长。
“电商+直播”是时下火热的电子商务模式。为了引育电商人才,古田县扎实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现已建成1个县级“村淘运营中心”、51个“村淘服务站点”。在县级食用菌电子商务创业园,共培育了电商企业400多家、电商店铺2700多家,举办电商直播导购、企业品牌营销等培训班60多期,向行业输送了4300多位电商人才。
去年,古田县各类食用菌总产量91万吨,产值62亿元,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35亿元,可谓一朵菌菇富了千万家。站在新起点,该县将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围绕“打造乡村振兴三链融合样板县”的总体目标,坚持项目带动、园区推动、创新驱动、文化赋能,力争到“十四五”末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50亿元,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古田样板”。
- 来新店古城遗址公园,开启探秘之旅(2023-10-30 08:15:04)
- 第四届食用菌产业博览会观察:菌菇新旅程 市场新动向(2023-10-22 08:00:28)
- 海洋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 福州加快打造海洋中心城市(2023-10-22 08:00:28)
- 福州单项冠“菌”吸引众多客商(2023-10-21 09:28:16)
- 国内首个人工栽培鹿茸菇团体标准在福州发布(2023-10-21 09:28:08)
- 第四届菌博会暨福建预制菜展开幕 超20个食用菌主产基地集中亮相(2023-10-21 09:08:34)
- 今日起第四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在榕召开(2023-10-20 17:11:19)
- 今日起第四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在榕召开(2023-10-20 08:04:03)
- 第四届“菌博会”20日开启!万余客商秀菇,两千大厨竞技(2023-10-19 16:33:41)
- 第四届“菌博会”20日在榕开展 百菇秀美味千厨展手艺(2023-10-19 08:07:2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