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出一方水清 换来一城美景——福州市积极探索水系综合治理新路
福州市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实施福州西湖综合整治等水系治理工程留下的治水方略、宝贵经验和生态财富,深入贯彻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持续创新治水理念、路径、机制,探索形成独具特色的水系综合治理模式。城区44条黑臭水体全部消除,138条河道全面完成治理,建成沿河串珠公园379个,滨河林荫绿道500多公里,新建和提升公园绿地5000多亩,让市民真正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生态福利,基本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总目标。
一、集成力量资源,实现统一调度、协同发力。一是高效指挥、上下联动。坚持全市“一盘棋”,加强统筹协调,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城区水系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设立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及7个分指挥部,建立“市主导、区保障、部门统筹、国企挑重担”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治水合力。二是联排联调、一体管理。整合建设、水利、城管等部门涉水职能,在全省首创组建城区水系联排联调中心,集成防洪、排涝、调水、除黑臭等功能,构建了“多水合一,厂网河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变“九龙治水”为“统一作战”。三是一线作战、同步考核。坚持水系治理推进到哪里,一线考核就跟到哪里,引导作战力量下沉到工作一线,在一线摸清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推动项目。通过一线工作法,福州只用3个月时间,拆除了改造沿河旧屋区183万平方米,创造了水系征迁的“福州速度”。四是市场运作、专业治理。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内河按流域打包形成7个PPP项目包,招标引进中国水环境等专业团队参与水系治理,治理费用先由社会资本方投资,政府在养护期的每年水质考核达标后付费,此项做法得到国家住建部、财政部的高度肯定。
二、创新治水思维,实现水陆统筹、系统治理。一是综合考虑、整体解决。综合考虑整个城区的山川水系、地形地貌、水系布局、流向、流量、密度、标高,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之间的关系,提出整体的解决办法。比如,为解决西湖水质问题,不仅进行湖体清淤截污,还把上游的梅峰河、屏西河、铜盘河和下游的白马河纳入进行整体治理,从头到尾疏通水系。二是同步实施、链式治理。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割裂式治理方式,将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污染源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治理等方案同步实施、环环相扣。比如,在内涝治理方面,按照“上截、中疏(蓄)、下排”的思路,提出了高水高排、扩河快排等9大策略;在黑臭水体及周边环境治理方面,制定了全面截污、全面清淤、全面清疏等9项措施以及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5个办法,推动全链条治理。三是水岸同治、源头管控。内河黑臭问题“症状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福州坚决拆除内河两侧6米内建筑,排查整治污染源3507个,取缔小散乱污企业186家,沿河埋设大口径球墨铸铁截污管,全面推进管网修复提升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加强雨污分流,做到污水不入河。四是生态修复、提升品质。采用生态补水、生态驳岸等办法,畅通水系生态循环,保持河道自然风貌,实现河水与地下水自由交换。创新建设沿河串珠公园379个,新建、扩挖温泉公园湖等6个湖体、3个海绵公园,让市民真正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生态福利。
三、强化目标导向,实现立体攻坚、质效突破。一是实施“清单式”项目管理。运用项目工作法理念,策划生成5000多个治理项目,成立了125人的现场推进组,针对每条目标河道,逐项倒排工期,实行挂图作战,构建完整明晰的“清单式”责任体系。二是实施“卷地毯”集中攻坚。组建了6个“卷地毯”攻坚小组,将房屋征迁、管线迁改、水体治理、道路改造、园林绿化、景观提升等各项工作高度整合、立体作业,最多时18个部门同步攻坚,400多个工作面同时开工,像卷地毯一样连片推进、清盘扫尾,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三是实施“标准化”质量管控。制定了设计监管、工地建设,施工管理、质量监管等9大标准化管理手册,并3次邀请国家部委专家组审议把关,确保项目建设不走偏、不走样。坚持关口前移,组建了45人的工程质量监督组,扎根项目现场,全过程质量管控,坚决守住工程质量生命线。
四、坚持久久为功,实现建管一体、长“制”久清。一是注重制度化管护。出台地方性法规《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并配套制定印发《福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将内河管理上升到法制层面,提升水系治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健全和落实“河湖长”工作制度,每月14日定为“河长日”,市领导带队开展集中巡河护河,加强一线监督和研究会商;创新建立“双河长制”,每条河道既安排了“政府河长”,也安排了一名“企业河长”。二是注重常态化监管。创新建立城区水系提升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市纪委监委牵头,效能、建设、水利等单位组成,每周现场督察,每月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情况,推动700余项水系问题完成整改。在全省率先组建了60人的水系巡查队伍和126人的“护河团”,开展常态巡护。三是注重一体化管养。为解决“建管脱节”问题,福州将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确定为15年,企业在2-3年的建设期后,还需负责12-13年的运维,确保“谁建设、谁养护”,并设立对水质维持、环卫保洁、设备运行等情况的综合评价体系,评判结果与项目付费直接挂钩。同时,对全市2050公里管网进行“全身体检”,形成“健康档案”。四是注重智慧化管理。在全国率先将物联网NB-IOT技术应用于智慧井盖与智慧防汛,建设“眼、脑、手”三大体系,实现智慧排涝、智慧水务,城区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50%,库湖河调蓄效益提高30%以上,城区内涝有效缓解。
相关新闻
- 祝贺!福州2项目入围大奖(2021-08-11 15:29:12)
- 福州:“一河一清单”全面提升城区内河水质(2021-07-07 23:25:43)
- 内河法规实施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接受满意度测评(2021-06-25 07:31:20)
- “一闸三线”工程全面进入攻坚冲刺阶段 莒口拦河闸启闭机设备通过试运行验收(2021-06-24 08:08:05)
- 福州擦亮城区水系名片 全民共享生态福利(2021-06-10 23:05:40)
- 福州城区水系科学调度系统通过初步验收(2021-05-23 23:13:37)
- 福州大学城片区水系将大升级 10所高校以水相连(2021-04-20 07:27:16)
- 福州持续做好河湖水系治理“加法” 加快打造水环境综合治理区域样板(2021-03-23 00:31:27)
- 还百姓清水绿岸(2021-03-18 07:28:12)
- 又到“河长日”,看看鼓楼区总河长在忙些啥……(2021-03-15 09:25:38)
- “智”理水环境 鼓楼在行动(2021-03-15 07:53:00)
- 福州城区99条主干河道和39条支流完成治理 管护管养常态化(2021-03-14 22: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