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山时评丨以机制创新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从古至今,爱国都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崇高追求、坚定信仰和自觉行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也历经悠久的历史发展延续至今。2019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开展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全新的部署安排和有力的行动指导。《实施纲要》强调,“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报国力量、强化报国意志,坚定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聚焦新时代大学生爱国认知的养成、爱国意志的形成、爱国行动的生成,持续汲取创新元素的同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其现实形态主要呈现为不良社会思潮冲击、大学生自身特质更移等。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突出时代主题,通过创新理论宣讲机制、文化认同机制、实践巡学机制、网络导向机制、政策保障机制等,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化解爱国主义教育困境,开辟爱国主义教育新境界。
创新爱国主义理论宣讲机制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必须创新理论宣讲机制,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
明确爱国主义理论宣讲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核心纲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落实新时代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重要问题,并贯彻于常态化教育机制建构创新的各环节。
优化爱国主义理论宣讲内容。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活动载体,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设计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进行全面整合,突出时代性和系统性,提升教育效果。
形成爱国主义理论宣讲合力。充分调动政府、高校、家庭、社会的作用,推动各教育要素形成合力,实现资源共享、整体联动、多级互动,共促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成效。
加强爱国主义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克服教育的盲目性和空洞化,充分研究大学生这一教育对象的特点,实时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切实解决他们在爱国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使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创新爱国主义文化融合机制
以向上的文化涵养人
爱国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是优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新时代开展大学爱国主义教育要系统梳理和整合爱国主义文化,推动创建融合各类思想文化阵地,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爱国主义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用生动丰富且能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大学生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正确认识,体悟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内涵,感受爱国主义精神魅力。系统梳理和整合校内外红色文化素材,打造全面立体的红色文化教育体验,引导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赓续爱国文化基因,激发爱国思想共鸣,凝聚报国持久动力。深化校园爱国主义文化创建活动,围绕爱国主义主题组织开展文艺汇演、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多样化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文化氛围。通过各类文化熏陶、舆论宣传、实践养成等大学生看得懂、听得进、愿接纳的方式,既接地气又贴人心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文化滋养,使爱国主义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创新爱国主义实践巡学机制
以高尚的践行塑造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促进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会贯通。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除了理论灌输外,还需以完善的社会实践体系作为载体,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巡学机制,打造全方位的爱国主义有效空间和实践平台。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对国情、党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使命担当,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
增强资源共享意识,高校应与当地政府、周边区域、相关企业等单位、组织联合建立协同教育机制,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定期联合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实践活动。
优化升级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遴选建设优化一批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红色文化景点等,并依托此类平台,建立健全大学生参加研学实践、参观体验、国防教育、专题调查、红色旅游、夏(冬)令营、志愿服务活动等长效机制。通过沉浸式、体验式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将激情澎湃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身体力行的爱国主义行为高度统一起来,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
创新爱国主义网络导向机制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网络传媒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大、渗透性广的特性,是大学生爱国主义表达、汇集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因此,要加强对以新兴技术为主的网络传媒的管理和建设,打通网上和网下双渠道,虚拟和现实相交融,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方式,营造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舆论生态。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热点和接受方式,改变传统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接收频率,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有效供给,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爱国故事,强化时代感和感召力。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电视电影等相关部门制作和发行爱国主义题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文艺影视作品,用更多、更优秀、更正能量的文艺作品陶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爱国主义宣传更加直观、生动,传播更加接地气、有人气,教育更加有深度、有温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网络舆论生态治理,增强大学生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目标的价值认同,引导大学生将线上的言论爱国转移为线下的行动爱国。
创新爱国主义政策保障机制
以刚性的制度规约人
虽然党和国家一直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在教育发展规划的诸多方面都有爱国主义教育的考虑,在特殊的日子或涉及爱国的事件上也都有专门的安排,但以往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是停留在道德倡导和柔性要求层面。为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权威性、严肃性,必须用严格的刚性制度规定下来,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不受人为干扰、不能随意更改的教育制度。
大学是个小社会,学校各方面的制度、政策、规则直接影响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同。高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爱国主义作为学校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和师生教学治理工作中,使各方面制度政策都能体现和保障爱国主义。通过刚性制度来规范引导大学生的爱国言行,打击制裁破坏爱国主义教育的各类行为,排除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各种干扰,维护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秩序,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
唯有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契机,搭建生动高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舆论氛围,提升大学生爱国强国报国的本领,激励大学生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创造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辉煌。
[作者蓝福秀,系福建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一般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AS20239)、福建商学院校级项目“福建商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素养提升研究创新团队”(CXTD202103)研究成果]
- “茉莉姐姐”调处家事有经验(2023-03-03 09:40:22)
- 福建省教育厅部署中小学德育和劳动教育有关工作(2023-03-01 16:30:40)
- 禁止!福州市教育局最新发布!(2023-03-01 10:45:24)
- 志愿者招募!闽侯家庭教育指导需要你(2023-03-01 09:19:02)
- 福建年底前县(市、区)将建家庭教育综合性指导服务机构(2023-03-01 08:47:17)
- 揭牌!全省首家!晋安新添一所公办园!(2023-02-27 11:27:45)
- 福州:集团化办学 让更多孩子“上好学”(2023-02-27 07:28:59)
- 出大招!福建13部门联合发文关爱孤独症儿童(2023-02-26 20:21:41)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2023-02-26 19:59:32)
- 台屿农家书屋开讲啦 听全国劳模分享家庭教育心得(2023-02-26 08: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