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戏”助力“一座城”——船政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去过武夷山、桂林、丽江的游客,都对印象系列实景演出印象深刻。很快,游客在福州也可以观赏到具有福州特色的实景演出。全国首台船政历史题材立体演艺秀、全国首场海洋强国主题多维体验剧——《最忆船政》,年内将在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首演,以“一台戏”助力“一座城”,打造福州文旅新名片。
一部船政史,半部中国近代史。创办于1866年的船政创下中国数个第一,轰轰烈烈开展了一系列为国求强活动,被誉为“中国自强之道”。如今,百年前的船政遗址被保护修缮、活化利用,船政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机修车间门口的《最忆船政》标识已经安装。记者 欧阳进权摄
一片园区
打造大博物馆
走进船政文化核心区,“总理船政、福州船政局”“人民解放军水兵师修船一厂、海军马尾造船所、马尾造船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三块牌子映入眼帘。它们就像年轮,形象展示了马尾承载的历史,展现了船政文化的厚重感。
“中国船政文化城是全国保存最好、体系最完整的近代工业文化遗产。其中,船厂片区较完好地保留了百年前的格局,在全国的近代工业文化遗址中当属唯一。修缮过程中,我们力求保留建筑原始风貌,打造船政主题大博物馆。”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
近年来,福州大手笔建设中国船政文化城,不仅将船政作为工业遗产留存,同时发展文化产业,让文化遗产焕发新光彩。船政文化城一期去年初对公众开放,提升后的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以及活化利用的船政书局、轮机厂、绘事院、铁胁厂全新亮相。
陈悦表示,过去博物馆在马限山东麓,与船政开端之地隔了一座山;现在游客馆内看展,馆外可逛船政遗址群,“这种室内陈列与室外历史建筑结合的开放式大博物馆理念,将博物馆置身户外实景展示空间,在福建很少见”。
一座学堂
引领一个时代
百年前,“总理船政事务衙门”列出三项任务——造船、办学、兴海军。
现在走进中国船政文化城格致园片区,经过切割车间和船政衙门,就能看到“一座学堂,引领一个时代”的巨幅大字,再往里走是复建的船政前后学堂。
船政学堂人才的成就,远高于同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这源于船政学堂探索了一条符合国情与科技规律的人才培养路径。船政学堂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后来“传播”到天津、烟台、南京、广州等地,衍生出多座海军学校。
在马限山东麓,原船舶工程技术学校旧址建筑正在修缮。建成后,船政文化城的轮廓将更清晰,一期、二期以参观体验为主,三期有教学、研学等内容,将成为综合性、复合性传播和普及船政文化的大博物馆。
一场演出
促进文旅融合
在船政核心区,机修车间内外正在打造中国首座折叠渐进式剧场,《最忆船政》年内将在这里首演。
该剧以船政的历史为背景,以船政学堂青年的成长经历为线索,通过薪火相传的船政历程,表现“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与船政文化传承至崭新的中国,将157年的渐进时光折叠进70分钟的演艺中,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
表演时,机修车间将作为室内剧场空间,机修车间外通向闽江边的场地将作为室外演艺空间,观众坐在渐进移动的座席上,通过多媒体数字艺术、虚拟及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像翻开书页一样沉浸式观赏一幕幕演出,在多维交错时空中,跟随船政先贤一同探索富国强兵、向海图强之道。
福建船政文化管委会负责人表示,船政文化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一台戏”激活区域全域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全力推动船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及船政文化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提升船政文化的影响力,助力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记者 欧阳进权 通讯员 吴丹红)
- 2023中国企业500强公布 福州这些企业上榜(2023-09-20 22:06:28)
- 用拼贴画形式看中国亚运49载历程(2023-09-20 22:06:28)
- 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2023-09-20 20:42:45)
- 今天,晋安这里好“香”啊!(2023-09-20 17:19:45)
- 2023中国企业500强全名单公布!福建这些企业上榜!(2023-09-20 17:02:51)
- 孟晚舟称将打造中国算力底座 为世界构建第二选择(2023-09-20 16:26:50)
- 北京:每1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2023-09-20 10:45:00)
- 第三届烟台山国际文化艺术节升级回归(2023-09-20 10:43:04)
- “丝路光影 福州启航”活动正式启动 在榕台湾青年观影有感(2023-09-20 10:11:37)
- 焕新开园!闽侯青口中央公园“升级”了!(2023-09-20 10:07:31)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