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网络中国节·七夕】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 七夕文化

中国艺术报|王凌:“七夕”文化意蕴的变迁

2024-08-08 12:15:17来源:福建文艺网微信

中国艺术报|王凌:“七夕”文化意蕴的变迁

  来源:8月7日《中国艺术报》第7版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古往今来寄托了中国人民许多美好的愿望。

  从观天象到命名“织女牵牛星”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天文星象有所认识。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个人要到异地考察相当困难。但每个人都头顶着一个青天,面对日月星辰的无限变化,在长期反复的观察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天文学、气候学、地理学知识。于是古人开始给天空的星星命名,并将天空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织女”“牵牛”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小雅·大东》篇:“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的“织女”出现在“牵牛”之前,明显是天上两个星星的名称。

  在我国古代星官体系中,牛宿星官由6颗星组成,位于银河的东岸,像两个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点,不过上面的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于黄道上,这几颗星组成了一个头上有两角、却只有三只足的牛,因此古人称其为“牵牛”。这头“牛”的南边有9颗小星,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线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于灌溉农田。牛宿的东面紧挨着的是“罗堰” 3星,是类似水库的水利设施。“织女”3星则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古人还观察到,每年七月夜间的星辰在天空最为明亮,牵牛、织女二星相距又较近,且以织女星最亮。上述星星的构图想象和命名过程,体现了中国古人以农耕为主的视角特征。关于牛郎织女的天文星空区域对应地上地域分野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文献记载了牛郎织女星区对应的岭南地域分野。

  牵牛星、织女星变成夫妻和“七夕”的出现

  牵牛星、织女星的拟人化命名,一开始就寄托了中国古人“男耕女织”的朴素理想。后来这两颗星在古人想象中逐步演变成了一对夫妻,也是情理中之事。

  《史记》载:“织女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后汉书·天文志》载:“织女,天子真女。”《焦林大斗记》载:“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织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故人们(观星象者)对它的关注胜过牵牛。

  在东汉时,牛郎织女星在人们的描述中变成了正式的夫妻,七夕和乌鹊搭桥的传说也开始出现。应劭《风俗通》逸文称:“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

  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文字记载,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萧统编纂的《文选》,其中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可见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到此时为止,织女的重要性都摆在牛郎之前。

  乞巧民俗流传至今现

  在古代,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但在民间流传中逐步形成的民俗文化意义,最初则更多在于年轻女性的乞巧祈福。所以,七夕又称乞巧节。这与上述织女的重要性都摆在牛郎之前的传统观念,是并行不悖的。在每年阴历七月七日的夜晚,当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人间的女孩们则对着天空的朗星明月,摆上时令瓜果,乞求天上的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当然她们也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但这在封建社会是不能轻易说出口的。七夕或称乞巧节的气氛,是轻松愉悦的。

  唐朝诗人杜牧的《秋夕》对此有生动的描写:“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欢乐真诚,无忧愁之感。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辛未七夕》一诗也突出了乞巧的意蕴:“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乞巧的民间习俗一直保存到现代,代代不绝而又演变出各个地域的不同特色。乞巧节作为七夕的意蕴,是不能忘记的。

  夫妻爱情渐居文人主流意蕴

  当然,七夕作为乞巧节的意蕴是多方面的。在文人诗词中,夫妻爱情意蕴往往居主流地位。最早也最有名的当数东汉《古诗十九首》之一的《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明显写的是妇女(河汉女)对离家外出的夫君(牵牛星)的思念。

  唐朝孟浩然的《他乡七夕》写的则是七夕时夫君对妻子的思念:“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宋朝诗人秦观被贬官郴州时,想念妻子,以一曲《鹊桥仙·纤云弄巧》把这种意境推向了极致:“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直到此时,七夕还大多是与正式夫妻挂钩。

  冯梦龙以真情为基础的爱情观

  到明朝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逐步兴起,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特征的封建婚姻制度受到强烈冲击,物欲也在横流。出身商品经济发达的苏州地区的文学家冯梦龙,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大胆提出以有无真情作为男女确定婚姻关系的标准。

  冯梦龙在《情史》中说:长期以来,传统社会对青年男女(尤其是女子),“临之以父母,诳之以媒妁,敌之以门户,扬之以礼法,婚之以贤不屑”,致使“女子”“盲从听之”,“随风为沾泥之絮”,造成无数悲剧,这是极不合理的。他主张:“男女相悦为婚,此良法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冯梦龙在《情史》中收集记录了六七个有关七夕和牛郎织女的传说,在点评中作了梳理,其核心观念是肯定指出非法定婚姻关系的男女相恋(即谓“情人”)要以真情为基础。

  新中国牛郎织女故事的集大成说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说,在封建社会长期流传中被加进了封建思想。如南北朝任昉的《述异记》写道:“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这里明显吹捧天帝和丑化织女。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一个以民间传说为蓝本的新故事:相传织女是王母的孙女,她心灵手巧,善织,能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五彩缤纷的云朵。而牛郎是一个孤儿,他勤劳但贫穷,与老牛相依为伴。一次,在老牛的指点下,牛郎取走了在湖中洗澡的织女的衣裳,织女也喜爱牛郎,私自下凡,两人就结成了夫妻。从此,男耕女织,生下一儿一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此事被王母知道,她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装着儿女,挑着追到天上。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这就是银河,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能隔河痛哭相望。农历七月七日夜晚,喜鹊主动给牛郎织女搭桥。人们每当仰望群星闪烁的夜空,都能看到银河两岸有着两颗遥遥相对的亮星,即牛郎星和织女星。该故事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和主流民意,从此成为七夕节意蕴的代表性解析。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系福建省冯梦龙研究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陈然】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烈火之鉴!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警示录!
烈火之鉴!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警示录!
福州纺织工业元宇宙辅布司园区揭牌
福州纺织工业元宇宙辅布司园区揭牌
福州240小时过境免签宣传片《让世界看见福州》
福州240小时过境免签宣传片《让世界看见福州》
紧急救援!福州一对年轻男女被困
紧急救援!福州一对年轻男女被困
福州房产频道
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再升级 一窗服务延伸至邮寄环节
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再升级 一窗服务延伸至邮寄环节
专题推荐
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
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旅游节
2024“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
2024年福州市网络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