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冰:新农人逐梦田野
她放弃城市工作回到乡村,从一名普通农妇变身为“种粮大户”;她让荒地复苏,用科技赋能农业,引领村民迈向共同富裕。她就是叶玉冰,用坚实的足迹在罗源的土地上写下了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叶玉冰。
今年50多岁的叶玉冰出生于罗源县飞竹镇仓前村,2021年从上海回到家乡。叶玉冰偶然发现,村里大片田地因村民外出务工而荒芜,她深感痛心。“刚好在那时,我了解到,罗源政府部门出台了开荒补贴、三年免田租等政策,为我开荒种粮的念头打了一剂强心针。”叶玉冰说。
说干就干,叶玉冰拿出自己的积蓄,又募集了300多万元资金,流转到2080亩荒地。为了提高飞竹镇“碎片化”土地的耕作效率,叶玉冰从外地引入专业团队,用拖拉机和挖掘机在山路中开辟通道,用机插、飞播等机械化耕作方式,让2080亩荒地重获生机。2023年,这片土地平均亩产400多公斤,每亩收入超1200元,加上奖补,叶玉冰不仅还清债务,还略有盈余。
2024年,叶玉冰继续扩大规模,农场流转土地已达4000余亩,并与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合作。专家依据当地水土特性,筛选出野香优676、中浙优8号、甬优9号等良种,水稻品质显著提升。同时,叶玉冰积极引入旋耕机、无人机、播种机和插秧机等设备,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周边村镇的一些年轻人看到叶玉冰成功了,也返乡开垦荒地,带动当地部分闲置劳动力就业,让原本打零工维持生计的村民有了较稳定的收入。
叶玉冰还建成了全县首座粮食烘干厂,5台烘干机6天能烘干100多吨粮食,不仅能快速烘干自家农场的粮食,还能为周围村民服务。“以前村民晒粮要看天气脸色,现在有了烘干厂,再也不用担心粮食因天气原因发霉变质。”叶玉冰开心地说道。
“2024年农场与飞竹镇农技站合作种植100亩双季稻试验田,早稻丰收,晚稻产量也颇为可观。利用眼下间隙,我们又种下了油菜。”叶玉冰告诉记者,2025年她不仅要继续扩大双季稻种植,还准备发展一些新的品种,比如低糖米、紫糯米等。她还计划将周边村镇的甘薯、大豆、鸭蛋、竹笋等原生态特色农产品推向市场。
如今,叶玉冰的农场已注册了品牌,推出自有品牌大米。她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将当地农产品推广到全国各地。
在一次直播中,叶玉冰的农场大米在短短1小时内就售出超500公斤。同时,她在直播中介绍了当地的其他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为当地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叶玉冰以实际行动诠释担当奉献,激励众人投身乡村发展。对于未来前景,叶玉冰表示:“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我定与乡亲们齐心协力,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记者 刘露/文 原浩/摄)
- 林文钦:带着老人学国画(2025-01-11 08:43:39)
- 罗祺:用音乐改变人生(2024-12-29 08:23:48)
- 林天宏:报人多次转型 持续打造爆款(2024-12-28 08:29:06)
- 王先金:中外交流“好声音”(2024-12-17 09:10:56)
- 曹庆励:在福州我吸收了很多养分(2024-12-10 08:00:58)
- 詹友淦: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 参与创办公益团队“7997”(2024-12-08 08:21:26)
- 连丽珍:中小企业的“撑伞者”(2024-11-21 07:51:07)
- 刘兴东:让福州游艇亮相世界舞台(2024-11-15 08:10:51)
- 刘雪云:为用户排忧解难的“水管家” 细心、用心服务赢得好口碑(2024-11-07 08:08:56)
- 林幸捷:孩子们的“心灵翻译员”(2024-10-31 08:08:47)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