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谋强 逐梦深蓝——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观察
11月18日,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州闭幕。大会期间,油气探测开发装备、船舶替代燃料、新型船舶动力设备、新型船体材料、水下通信、水下机器人、船联网、智慧海洋系统等超7000件产品亮相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简称“博览会”),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互联互通,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
正如招商局集团董事、总经理石岱所说,“海上交通、航海装备以及全球航运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绿色化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正深刻重构航海装备产业,重塑着海上交通体系。”
目前,航海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推进,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科技赋能 让“入海”更自如
在博览会上,一批针对特殊场景、应对未来航海装备产业之需的黑科技新装备,凝聚起海洋向“新”的力量。
海下数十米,如何清洗长满贝类及海藻的船?
“只需一个纸箱大小的水下机器人,便可以灵活浮游、下潜,到达海洋生物附着的区域开启高压水柱清洗船体。”天津瀚海蓝帆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水下机器人配有智能巡航定位、大数据分析等功能,研发人员通过搭建算法,可实时矫正机器人运动轨迹,并规划最优的清洁路径。
在中国石油集团昆仑制造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众多海工装备悉数亮相,除了大型钻探平台的模型外,还有大型船用发动机、适用于3000米以上水深的输油管道等。通体米白色的ROV释放回收系统模型,船头挺立着巨大的A型架,既像一座海上的起重机,又如一艘“维京海盗船”,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
“ROV是缆控水下机器人的简称,可用于挖沟、敷缆、采矿等水下作业,使用海缆进行供能和控制。”中国石油集团昆仑制造有限公司员工王洪川介绍,该系统可实现锁紧和释放ROV,并通过选配波浪补偿功能,保障海缆和ROV在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
此外,水下机器人在水下救援、水下考古、水下测绘等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记者在院校及科研成果展区看到多款酷似海洋鱼类的水下仿生无人潜航器。由福建理工大学研发的“仿生波士顿大龙虾”民用潜航机器人吸引不少观众驻足。
福建理工大学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潜航器仿照龙虾的身体构造,前侧装有左右机械臂夹爪、尾部配备了多级柔性推进器,在水下科研、文化遗产保护、安全与救援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当下,大批海洋科技创新成果正转化为生产力,“高新蓝”技术成为激活海洋经济的新引擎。
数字扬帆 让“深远海”不遥远
从古到今,人类对深海的探索远未穷尽,以智慧海洋工程、深远海养殖及装备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成为我们一往无前的强劲引擎。
在智慧海洋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数智海洋与智慧海工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洋介绍,围绕“数智海洋”加快搭建的海工数智一体化开放平台,将是海洋工程不断向大体量、深远海方向发展的重要趋势。
“做好海洋工程和装备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的管理及应用至关重要。”张晓洋说,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合,海工数智一体化开放平台能广泛应用于海上风电、深海油气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勘探等领域。“通过一个个国产化海洋工程软件的‘小步快跑’,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中国加快建设“蓝色粮仓”,以发展现代海洋牧场为抓手,向海洋要食物。从渔排到深水网箱、养殖工船,海水养殖一步步走向深远海。
“发展深远海养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海洋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战略性问题。”中国科学院电工所高级工程师夏琦说,作为可持续的海洋水产品生产模式,深远海养殖为全球食物安全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战略选择。
“深海养殖平台仿佛在大海中开辟了一座座‘水下牧场’,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满足人们对优质海产品的需求。”在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吕德龙看来,深海养殖项目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他说,深海养殖平台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渔业养殖平台,更能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海洋牧场体验,还能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科研机构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开发深远海宜渔空间,不断提高水产品稳产保供水平。
面对这样的趋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天时建议,大力建设海洋牧场和持续推进深远海养殖过程中,要将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智慧渔业转型升级体现在各个环节,逐步实现智慧养殖。
记者在大会上感受到,一股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海洋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加快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力量在涌动。
近零排放 让“中国船”更绿色
大会披露,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比逐渐增大,各指标于2023年占据世界市场50%以上。这也标志着全球每两艘新造的船中,就有一艘是中国制造。但我们如何从“造船大国”迈向“造船强国”?
“长远来看,柴油作为船舶主要能源的格局必定被打破。”在11月18日举行的中国船舶设计大师专题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严新平表示,对于我国而言,现阶段的重点则要放在产品结构高端化、绿色化的升级转型。
在他看来,要实现未来绿色技术目标,在于实现船舶近零排放航行。
近零排放航行,续航问题亟待解决。“电池加绿色燃料,解决续航和噪声污染问题。”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如果将船舶类比为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的成果经验,为船用动力电池提供了发展思路。
吴凯介绍,2017年,宁德时代开始布局船舶电动化;2019年,企业研发了长江流域第一艘纯电公务船;2023年,杭州亚运会5艘旅游船搭载宁德时代电池,企业还发布了行业首个新能源船舶全生命周期协同运营云平台。
当前,发展自主船舶,全球船舶工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何在世界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席专家汤敏表示,要构造全球数字化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建立船舶全球安全保障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媒记者 王有哲)
- 朵朵“小茉莉”花开香满城——记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志愿者(2024-11-20 07:34:58)
- 福州仓山圆满完成海装大会保障任务(2024-11-20 07:34:58)
-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收官 福建签约项目总投资超1700亿元(2024-11-19 17:29:51)
- 冲冲冲!福州这里全是人人人……还有不到2天!(2024-11-17 12:57:26)
- 海上福建,蓝色动能如此澎湃——三个关键词看福建馆(2024-11-17 11:34:58)
- 5场专题报告会掀起头脑风暴:共商海洋事业 共谋蓝色发展(2024-11-17 09:11:56)
- 市民纷纷到海装展游艇展区打卡 游艇文化嘉年华人气旺(2024-11-17 08:40:36)
- 全国多所高校600名选手在榕竞技 智慧海洋赛道机器人各显神通(2024-11-17 08:35:09)
- 看,水下机器人“七十二变”(2024-11-17 08:23:03)
- 穿洋越海,合作前景不可限量——2024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主宾国观察(2024-11-16 11:05:46)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