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章瑜:鲍鱼养殖“新农人”
发展智慧渔业,多次亮相央视
吴章瑜:鲍鱼养殖“新农人”
吴章瑜。
眼下,福州进入鲍鱼投苗季,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海上管理人员吴章瑜忙着迎接北方鲍鱼返乡、组织鲍鱼投苗等。作为鲍鱼养殖“新农人”,近期他多次亮相央视,介绍连江鲍鱼养殖情况。
水下拉起养殖吊笼,开箱、投苗、关盖、下水……这几天,连江苔菉镇的鲍鱼养殖户们正忙着投苗入海。
相比网箱养殖,机械化养殖轻松了许多。在全国最大的鲍鱼养殖平台“福鲍1号”上,吴章瑜按下电动按钮,一组鲍鱼笼如同乘坐“海底电梯”一样升起。“这个平台相当于鲍鱼的‘智能家居’,不仅可以增加鲍鱼的成活率、重量和产量,还能节省大量人力。”吴章瑜说,在平台上养40吨鲍鱼只需几名工人进行操作,喂食也从凭经验投喂到根据平台数据投喂。
据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永寿介绍,“福鲍1号”可一次性投放300多万尾鲍鱼苗,具有风力发电和24小时远程水文监测、自动增氧等功能,还能抵御15级台风。
从“汗水渔业”到“智慧渔业”,吴章瑜是参与者和见证者。他是苔菉后湾村人,一开始在船上捕鱼。20世纪90年代,福州第一粒鲍鱼在苔菉培育成功,当地渔民便开始转型养殖鲍鱼。
2000年前后,吴章瑜开始养殖鲍鱼。“以前养鲍鱼是体力活,我们没有鲍鱼网箱,只能把塑料桶围上渔网倒扣着,能养的鲍鱼很少。有了网箱后,投喂鲍鱼时30多公斤重的网箱每天要提上提下几百次。”吴章瑜说,以前如果碰到台风的话,网箱还可能被冲走,辛苦一年白忙活。
加入福建中新永丰实业有限公司之后,吴章瑜过上了进企业上班的日子,从靠天吃饭的渔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得益于鲍鱼养殖现代化、智能化,像他这样的工人,每月收入能达上万元。
吴章瑜等“新农人”是福州鲍鱼产业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乘着“海上福州”发展的东风,福州的鲍鱼产量占全国的50%,位居全国第一。(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连融媒 文/摄)
- 福州:敢闯敢试 挺进深蓝(2024-11-22 07:30:30)
- 福建推行“市事通”平台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2024-11-21 11:16:35)
- 晋安信息化整治“两车”乱停放 先短信提醒后执法纠违(2024-11-21 09:21:24)
- 一人控制600台手机不停转评赞(2024-11-21 09:12:09)
- 消费评价可领奖励,好评返现换了“马甲”?(2024-11-21 08:50:05)
- 百万海马游进连江(2024-11-20 07:56:29)
- 央视起底网络水军→(2024-11-19 15:04:27)
- 连江海上冬耕忙 鲍鱼投苗正当时(2024-11-19 07:45:18)
- “一粒鲍”引发的较量(2024-11-18 08:11:42)
- 聚焦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 深远海养殖设备亮相展会(2024-11-17 21:08:13)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