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乡村来了“新农人”
有机种植示范、全自动肉兔养殖设备、农文旅融合……近年来,在福州乡间,现代化的农业理念不断涌现,带来这些理念的,是一张张选择来到乡村的年轻的脸庞。
曾经,离开农村到大城市生活,是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如今,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人”选择回到乡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充满青春朝气、思维活跃,为农业农村带来了一缕新风。
肖春龙在养殖场内查看兔子生长情况。记者 林双伟 摄
“链”式养兔
为养殖注入新活力
记者第一次见到“90后”创业者肖春龙,是在他位于闽侯鸿尾乡南园村的肉兔养殖场,当时的他身穿黑色T恤,旧皮鞋沾满泥土,在养殖场内成百上千的兔子中间,耐心地查看每一只兔子生长情况。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再见肖春龙时,他的养殖基地规模扩大了3倍,又新进了许多现代化的养殖设备。他也更忙碌了,在接受采访的一个小时内,都接到了四个洽谈业务的电话。
2015年,从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肖春龙敏锐地嗅到了福建庞大的肉兔市场需求的商机,将创业的目标锁定肉兔养殖,创办了福建省春龙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闽北、永泰等地都将兔肉当作温补食品,我们出产的肉兔这些年市场销量一直很好,今年比去年又增加了15%左右。”肖春龙说。
走进养殖场,肖春龙轻轻按下开关,自动化的养殖设备就将食物传输到小兔子的面前,兔子们只要张嘴就可以吃到。兔子的粪便也经由自动化传送带被输送到了外面2000平方米的阳光房中,经过发酵后变成了有机肥。
“传统农业一定要转型,走科技化的路。”这是肖春龙的理念。在他看来,只有在农业中融入科技创新,才能让农业不再靠天吃饭,变得更可控。
在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了一袋袋塑封好、开袋即食的麻辣兔肉、五香兔肉预制菜产品。养兔产业链的延长带来的是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一只肉兔大概4斤,卖60元左右,而加工成熏兔预制菜能卖到120元,产值提升一倍。”肖春龙告诉记者,闽侯的食品加工产业很发达,公司和祥谦、荆溪等地的食品工厂都有合作,加工不同品类的兔肉预制菜。
如今,“肖遥兔”品牌的肉兔预制菜在短视频平台每天都有直播销售,目前已经和永辉超市、 朴朴、美团、拼多多等平台合作,进行线上、线下销售。公司直接带动当地村民和毕业大学生35人就业, 间接带动至少300户当地农户,为他们提供养殖技术、肉兔销售渠道以及优质兔粪农家肥。
有机种植
为农业注入新理念
闷热的天气里,在闽侯林柄村开办荷美农场的“新农人”薛经茂,刚刚从农田里劳作回来,汗水沿着他黝黑的脸颊滑落。
今年是薛经茂返乡创业第十个年头。这十年间,他远离城市,把自己“种”在乡村,将有机种植理念进行到底。尝遍了创业酸甜苦辣的薛经茂,亲眼目睹荷美农场由单一种植水稻的30亩小农场成长为拥有100多亩土地,种植百香果、柚子、绿叶菜,养殖土猪、土鸡、土鸭的综合性农场。
“有机农业不能用化肥和农药,作物遭病虫害后,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死亡,什么都做不了。”回忆起曾经玉米种植的多次失败,薛经茂仍心有余悸。经过多次尝试,他逐渐摸索出天气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决定合理利用气候进行错峰种植,“我们春天种水果玉米,夏天以百香果和西瓜为主,冬天种草莓和番茄,降低病虫害的影响,增加产量”。
果蔬产量上来了,产品销路也在不断打开。经过多年积累,荷美农场现在拥300多人的固定客群。扎根农村十年的工作积累也让薛经茂逐渐意识到,现代农业不仅包括单一的种植,还包括农业营销、品牌塑造等软件。
农闲时,温室大棚养殖场等空间能否发挥其他作用?农业投资回报周期长,能否衍生出其他收益快的产业进行弥合?在薛经茂的设想中,农民不只会种地,农场也应从生产地变成“农业+N”的平台。“除固有业务,我们如今还开发采摘、研学等项目,希望打通多种运营方式,通过服务业反哺农业生产和农场的现代化改造工作,创造更多元的价值。”薛经茂说。
农文旅融合
试水农业新业态
日前记者来到闽侯大湖乡大池村时,洪香清早已等候在村口。白皙的皮肤、淡雅的妆容、一袭长裙飘逸,谁能想到眼前这个都市丽人打扮的“90后”姑娘竟是个农场主。
洪香清是土生土长的大湖乡姑娘。眼前这个美好静谧的小山村,也曾是她努力想逃离的地方。2009年,洪香清来到福州市区,开始接触美容业,而后她在美容业驻扎多年,但城市的嘈杂和环境的变化,让她开始萌生返乡创业的想法。“在城市里压力太大也太累了。”2023年年,洪香清在与家人商议后,决心回归故里。历经一年时间,翻新了爷爷建的老宅后,洪香清成了民宿“清隐小院”的主理人和农场主。“除了想实现我理想的生活外,也希望能为游客提供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场所,慢下脚步,感受城市没有的田园生活。”
离开职场回到乡间,洪香清如今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你看,这都是我们在农场有机种植的蔬菜,大湖乡是山区乡镇,露水多,早晚温差大,种出来的蔬果都特别香甜。”在郁郁葱葱的田间,洪香清把一个顶花带刺、沾满露水的黄瓜摘下来请记者品尝。
每天侍弄花草,拔草施肥,接待民宿客人,上山摘野菜山货。回乡后的日子,洪香清充实又快乐。“一点都不无聊,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最幸福的就是看到付出辛勤栽培的果蔬成熟的那一刻,超级有成就感。”洪香清告诉记者,自己种植的果蔬提供给民宿的客人,大池村是蔬菜种植大村,随着客人的增加,会引流到村里的依伯依姆那里去购买水果蔬菜,帮助村民增收。
洪香清还积极尝试农文旅融合,善于和孩子打交道的她在农场做起了春耕秋收季节的亲子农旅活动,带着孩子们体验拓印、山间摸鱼、认识各种山野菜。“以前上班时,很麻木也感觉心累,睡再久也很难缓解。现在是累并快乐着,一觉醒来就‘满血复活’。”洪香清说,这大概就是遵从内心、做喜欢的事带给她的最大意义。(记者 谭湘竹)
- 44194.75万元!福建下达中央资金(2024-06-18 13:09:31)
- 福州向海而兴 央媒频频关注(2024-06-18 09:08:37)
- 福州一公园藏着32种“姜”,园林专家:未来将推广种植(2024-06-15 16:41:50)
- “海上福州”闯出多个全国第一(2024-06-15 08:32:49)
- “福州向上实力”系列报道之二:向海图强 高奏“蓝色乐章”(2024-06-15 08:04:11)
- 13.76亿元!福建省财政厅下达奖励资金(2024-06-14 15:23:07)
- 保护多年 长乐漳港海蚌今年有望试点开捕(2024-06-14 08:41:42)
- 两岸媒体人走进光阳蛋业共话融合发展(2024-06-13 07:48:29)
- 夏种进行时!罗源田间换绿装(2024-06-12 15:51:47)
- 福建省下达13.76亿元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2024-06-11 07:41:0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