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八旬考古人耗时九年编纂巨著 出版124万字《闽都考古录》

2024-06-13 08:47:46来源:福州晚报  作者:管澍

八旬考古人耗时九年编纂巨著

黄荣春124万字《闽都考古录》出版,从考古学角度解析闽都文化

前日,记者在黄荣春位于福新路的家中拿到了刚从印刷厂“新鲜出炉”的巨著——《闽都考古录》。这部124.3万字、近千页的著作,是这位年逾85岁的福州考古工作者耗时九年多的心血之作。这部书从考古学角度,为我们讲透什么是闽都文化。

黄荣春用手写板完成《闽都考古录》。

八旬考古研究者

九载心血之作

“真正开始写这本书是2015年,我爱人那年离开。”黄荣春告诉记者,爱人的离世让他感到痛苦和孤独,也正是在爱人生前的支持下,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编纂《闽都考古录》的工作中去。

黄荣春的爱人许雪桂是他就读于福建师范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时的同班同学,生前全力支持黄荣春做文史研究工作。此书出版花费的10万元和实地考察花费的2万余元,除了用黄荣春多年来积攒的稿费之外,还有爱人给他留下的“专款”。

年逾85岁的黄荣春在福州文史和文博圈颇有建树。1983年以来他从事文博、考古工作直至退休,现为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曾任福建省政协文史研究员。30多年间,他脚不停步,手不停笔,丈量的土地范围不断扩大,书写的著述有《闽越源流考略》《水涧集》《福州市郊区文物志》《福州摩崖石刻》《福州摩崖石刻·增订本》《福州十邑摩崖石刻》,篇幅都在数十万字以上。其中,《福州摩崖石刻》被许多省市文史研究者视为福州摩崖石刻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

《闽都考古录》全书124.3万字,1160多张照片,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黄荣春耗时九年多编纂而成的一部巨著。这部“考古录”以时间为经轴,以考古文物为纬项,间有史事陈述、人物介绍、建置说明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载,意在阐述闽都历史背景或补充考古文物介绍之不足,使读者对闽都历史时代有较为完整的认知。这也是作者匠心所在。

黄荣春年事已高,一个人是如何用电脑完成这样的鸿篇巨制呢?黄老领着记者来到了他的电脑前。黄荣春就是用一个巴掌大的手写板,一字一句地写出了124.3万字的。他也是通过手写板,与编辑保持沟通,数易其稿,完成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大部头”。

《闽都考古录》封面书影。

探讨闽都文化

内涵及形成时间

翻阅此书,最大的亮点和特别之处莫过于《闽都考古录》所涉范围扩及闽东县域,即广义上的“闽都”。

闽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今福州,广义指以福州为中心区进而辐射周边的区域,其地域按宋梁克家《三山志》、明王应山《闽都记》记载范围,不仅包括今福州六区六县,还包括今宁德市辖区的所有县(市)区(寿宁县部分乡镇原属建宁府除外)。闽都地区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使用闽东方言,其中南片区的福州十邑使用福州方言,北片区以福宁话为主,杂以其他方言。

“多年来,‘闽都文化’已成为专有名词。但文史界对闽都文化的内涵和形成时间有不同见解。为了深入研究闽都文化,这本书从考古学角度,探讨闽都文化的内涵及形成时间,并辑录各历史时期部分文化遗存,介绍古代福州辖区内的部分文物和名胜古迹。”黄荣春介绍,闽都文化实为大福州文化,撰写闽都文化要突出“闽都”的重要历史地位,又要撰其文化的孕育、形成及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这本书的前言和正文中,我们可以看到,黄荣春从考古角度,阐释闽都文化有一个萌芽、形成、发展、壮大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和融合性。它产生于我国东南的闽江下游和闽东地区,源于旧石器时代,孕育于古闽族时期,形成于闽越国都城期间,恢复发展于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壮大于唐、宋、元、明、清,发扬光大于近现代和当代。闽都文化是闽都辖区土籍人和客籍人共同创造的文化,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今福州、宁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并对加快建设福州都市圈具有特殊意义。

《闽都考古录》每一篇章内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通过文物的遗迹、梳理的典籍史料,还原了一个沧桑巨变的闽都,让读者对闽都风貌、闽都文化有一个立体、多维的认知,从而从璀璨繁荣的闽都文化发展路径中感受到文化自信。

在文史学界

引起不小震动

“本书既为考古文物立传,具有存史价值,也为读者导游、导览,具有宣传教育的功能。”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说,凡是关注福州历史、文化的人们不妨读一读,定有大收获,就是作为案头备查的地方史料摆着,也可备不时之需。

“这是我近年来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部文史类大部头著作。”该书责编也曾经是《福州古厝》一书的责编黄须友告诉记者,这本书是继《三山志》《闽都记》出版之后较系统、全面介绍闽都文化的一部地方志书籍。

曾登上本报《福州人物》栏目的“走村”路上的文保队长林强,一直十分关注黄荣春的这部《闽都考古录》,并在黄老编写的过程中提供了许多照片和资料。“黄荣春老师是我寻古路上的引路人,他的《福州摩崖石刻》《福州市郊区文物志》,伴着我一路成长,让我得以站在他厚实的‘肩膀’上,少走弯路,事半功倍。”林强动容地说,“这十年来,我用镜头拍摄,用脚步丈量,走过他走过的路,蹚过他没蹚过的水,终于在他开始编纂《闽都考古录》时,很荣幸地为他提供了许多他没走过的地方的照片,其间,他的认真,他的执着,他的付出,也深深感动了我。”

对该书予以关心和支持,并审校部分书稿的福州晚报编委、总编室主任张浩清说,黄荣春早年跋山涉水、缒险寻幽,遍访城郊摩崖石刻,历经艰辛爬梳考订编撰而成的《福州摩崖石刻》,被年轻一代文史爱好者奉为经典。年过八旬的他仍孜孜不倦于闽都文化宝藏勘探、挖掘,编辑出版《闽都考古录》,这种文史情怀让人感动不已。

黄荣春说:“我年逾85岁,虽自费到今福州六区六县、平潭综合实验区、宁德地区的文化遗址进行重点调查,但不可能足迹遍布每一处遗址,所以只能采用辑录的办法进行编纂。这本书的问世是省市有关领域领导和专家、文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共同合力的成果,希望此书能为闽都地区天地间的文物古迹树碑立传,存史留迹,激发年轻一代继续研究闽都文化的热情。”(记者 管澍 文/摄)

【责任编辑:滕一郎】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来福州,邂逅“三条簪”
来福州,邂逅“三条簪”
几代福州人的童年记忆 左海摩天轮将拆除新建
几代福州人的童年记忆 左海摩天轮将拆除新建
人间至味 宴遇福州
人间至味 宴遇福州
飞阅福州|航拍大樟溪
飞阅福州|航拍大樟溪
福州房产频道
最新消息!事关福州公积金提取!
最新消息!事关福州公积金提取!
专题推荐
雪域榕情 跨越山海——福州援藏30周年
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之“情系两岸”海峡两岸好文章青少年征文活动
“有福之州 向海而兴”2024年短视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