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古厝 打造福建非遗展示窗口
福州新闻网3月2日讯(记者 李琪 文/摄) 3月1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23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福建赛区)获奖情况,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一举拿下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奖、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优秀运营奖等3项殊荣,是获奖名单中唯一荣获得多项殊荣的公共文化空间。3月2日,记者走进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探秘其独特魅力。
老宅子遇上老手艺
在南后街上,有一座青砖褐瓦、色彩花窗的古厝,即使身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三坊七巷古建筑群内也十分“吸睛”,这就是福州“世翰林”叶氏第六位翰林——叶在琦的故居。这栋古建筑拥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建筑面积达2321平方米,包含明、清、民国三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三坊七巷内现存比较完好的古民居之一。
2009年,福建省文旅厅将叶氏民居特设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并于同年11月正式挂牌对外开放。“老宅子”与“老手艺”就此相遇,馆内集中展示了福建非遗文化项目,成为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福建非遗的重要窗口。
巧用空间合理布局
历史底蕴深厚的古厝,赋予了博览苑独特的魅力。其在成立之初,就秉持着“老宅子晒老手艺”的理念,充分利用叶氏民居建筑院落的特点,合理考虑空间布局,设计展陈,活化利用古厝。
许多来到博览苑的游客,都对“林徽因——福州古厝走出的文化遗产守护者”的专题展览印象深刻。该专题展览设置在叶氏民居的“小姐楼”,通过串联珍贵文献和实物、国家级非遗项目主题创作,展示林徽因这一历史文化名人对遗产保护的卓越贡献。“这个展览可以说是馆内的‘人气王’,去年一年,观众留言就写满了八本留言本。”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副主任马灵介绍道。
此外,立足于古建筑自身结构布局,馆方将建筑的一进、二进作为常设展区,三进、四进作为专题展区使用,同时在展览动线上串联戏台,展览动线灵活,动静相宜,搭配古建筑天井等,自由开放,突破了传统展览空间过于明确的分区布局。
让非遗可感可知
博览苑内的非遗展示不仅是供观赏的展品,还是“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的非遗盛宴。馆内设有6个传承人工作室,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技艺,观众还可以与非遗传承人现场互动,动手体验制作。“传承人工作室展示的都是省级以上非遗项目,我们还会根据情况定期更换非遗项目,给游客更多样化的体验。”马灵表示。
而叶氏民居内的戏台,则是节假日里馆内最热闹的地方,评话、伬唱、非遗服饰表演等动态展演活动轮番上演,与静态陈列展览相呼应。马灵说:“展演可以让观众感受到非遗离我们并不遥远,可以是吃的、穿的、玩的,希望通过多样的展览形式,让大家爱上福建非遗。”
- 鹿森书店:体验品味阅读 共建书香社会(2024-03-02 20:40:00)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