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左海会客厅|石玉林: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2024-02-29 10:01:15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朱榕

本期嘉宾

石玉林 福建福州人,1936年生,土地资源与区域开发专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参与了新疆、内蒙古、甘肃、黑龙江等地综合科考,首次系统阐述土地资源的基本理论,主持并完成“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工作;领导多学科的“新疆资源开发与生产布局”综合考察研究项目,为新疆地区综合开发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其参加主编的“中国综合农业区划”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石、玉、林,都来自大地——在父母给石玉林起名时,似乎冥冥中就暗示了他和土地割舍不断的牵绊。“土地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关系着十几亿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如何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国之大计。时至今日,关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形势仍然严峻。”在北京家中,平日里惜字如金的石玉林谈到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事业时,话语渐稠,眼中闪耀着“国之脊梁”的睿智光辉。

2023年8月,石玉林在家中接受福州日报记者专访。记者 蓝瑜萍 摄

新疆,梦开始的地方

“南北考察四十余年,足迹遍布祖国边疆,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处?”

“新疆!这是我事业开始的地方,也是我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面对记者的提问,石玉林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

1957年秋,21岁的石玉林刚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毕业,就打起背包加入了新中国第一支新疆自然资源考察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百业待兴阶段,“为了给全国经济建设和远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先后组织了数次大规模的科学考察。我和几位同学被恩师李连捷先生钦点为助手,分配到中苏新疆综合考察队,坐了好几天的火车到了兰州,后来又改乘汽车入疆……”

石玉林的野外考察之旅迎着西北的漠漠黄沙启程了。头一年到北疆,他就领略了“七月天山雪”的风云变化,在巩乃斯河谷的一个风雨夜,考察小组和大队走散,为了生存,大家点燃篝火,捕捉野生动物充饥。后来辗转南疆,千里走戈壁、百里越瀚海,他们又数次和死神擦身而过——在罗布泊,他们上了海市蜃楼的当,在自己营前摸了一天又一夜;到吐鲁番盆地艾丁湖考察时,带的水喝完了,队员只好自挖草根解渴,石玉林不顾个人安危骑着毛驴跑了七八里路,从一名牧人那里要到一些水,使队伍安全撤出;一次行车中途车辆翻车,队员们被摔到路边,一只铁桶挟着惯性擦过石玉林脑际,稍有偏差便是头破血流……“荒郊野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野外考察的艰苦是难以想象的。但当时我们年轻气盛,胸中满怀理想抱负,想好好干一番事业,什么样的苦都能吃。”

四年考察结束,由石玉林执笔编写的《新疆土壤地理》,成为我国首部土壤地理学专著和新疆第一代系统的自然资源资料。它的诞生,也结束了新疆长期依靠外文资料搞建设的历史。

1962年离开新疆后,石玉林辗转考察了半个中国,主要从事内蒙古、宁夏、甘肃、黑龙江等地宜农荒地的调查研究,当他再次踏足天山脚下已是20余年后。1986年,他作为第二次新疆综合科考的队长,带着术后尚未痊愈的伤口,率领百余名科研人员浩浩荡荡“西出阳关”。

“这一次考察目的更明确,和政府结合更紧密,着重从土地资源和土地评价入手,考察什么样的土地资源适合发展什么产业。考察历时五年之久,行程数万公里。”这一次,他们跑遍了新疆三地州23个县市和农牧场,最终形成十万字的发展战略报告,为新疆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科学决策提供“参谋”,为西北经济建设和开发立下汗马功劳。

石玉林在工作中。(资料图片)

为国土资源开发献策

“我国一方面资源相对不足,是人均占有资源的‘小国’,而另一方面又是资源浪费的‘大国’。面对我国资源供需形势日益严峻的局面,在继续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应大力提倡节约和综合利用,杜绝浪费。所以,开源与节约是潜力所在。为此,我们认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是缓解危机的基本对策。”1992年,国情分析研究报告《开源与节约——中国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潜力和对策》问世了,从“人口和资源”的关系出发,首次阐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资源利用和区域开发对策,思谋深远,振聋发聩。报告经由《中国科学报》转载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社会危机意识,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国的“萌声之作”。

正是这一份报告,让“开源和节约”“小国和大国”的理论家喻户晓,并推动我国将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纳入基本国策。作为主笔人,石玉林格外自豪:“我的学说来自于数十年的科学考察,能够以自己的学说为中国的国土资源开发献策,是科研工作者的荣幸。”

石玉林参加工作时从事土壤地理工作,当时中国尚未有以资源为对象的专业,后来在导师的指点下,他更多转向从“资源”角度研究土地,首次系统阐述了土地资源的基本理论,主持并完成“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工程。可以说,关于土地资源的研究,都是在石玉林等研究者手中,在一次次实地勘探中一点点建立完善起来的。

“地图是我们野外考察的‘眼睛’,我们一辈子都同它打交道,每次考察前都要反复读图,我们的工作成果也都反映在地图上。”石玉林所在的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后改名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科学院的地图归口单位,主要工作就是制作各种专业图,如土壤分布图、土地资源图、土地类型图、土地利用图等。其间,由石玉林提出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和统计体系且主持完成的“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诞生,极大地推动了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研究。

从此,由石玉林等人实地走过的名山大川、蜿蜒河流、高原荒漠,通过不同形态的线条、色块和高差,浓缩在方寸之间,让普通人展开地图便能阅遍祖国大好河山,这也为后来的科研工作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扎实根基。

1998年12月,石玉林(左三)一行人在位于江西的千烟洲站考察。(福州市科协供图)

故园常入梦 不忘来处

石玉林家里有两面柜子,摆放着各地淘来的各种矿石和工艺品,展示着他走南闯北的经历。从家乡的寿山石,到新疆的蓝田玉等,这些收藏点滴连缀起了这位院士的人生足迹——

1936年,石玉林出生于福州长乐古槐镇,初中后考取福州农业技术学校,1957年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工作,将最宝贵的黄金岁月挥洒在祖国的土地资源勘查和研究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回忆起家乡,最是青山绿水惹人醉。“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是有福之州”“长乐长乐,寓意长久安乐”……看到家乡来的记者,石玉林心底的故乡情结被激活了,追忆起他在福州求学期间,住的是西门外的祭酒岭,下了课常常到处走,到过台江码头、马尾罗星塔,这些景点时隔数十年他依然脱口而出。

父亲还在世时,石玉林时常抽空回福州探亲。父亲去世后,石玉林在老家再无近亲,音信渐稀,但隔了千山万水,故园风景、儿时轶事依然时时入梦。一畦畦翻着绿浪的白薯地,在傍晚散发淡淡花香的茉莉花田,还有记忆中严肃而不失慈爱的父亲,隔着岁月依然温暖着游子心。

石玉林是农家子弟,从小耳濡目染,帮着大人劈柴、担水、干得一手好农活。家里人不想他丢了庄稼人的本领,推荐他考取了福州农校,希望他结束学业后能回乡当个农技干部,继续和土地打交道。没想到,全国启动的统一高考,就像一阵风将他吹出“农门”,吹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化作雄鹰击空。

回首半生,石玉林始终记得自己的来处。“我是农民的儿子,从高中开始,我就靠着国家的奖学金完成了学业。我是家乡走出来,是国家栽培的干部,我没有理由不听从祖国的召唤。”(记者 朱榕)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福建、福州双双荣获大奖!
福建、福州双双荣获大奖!
罚没4.5万元!福州重拳出击,严打“特供酒”
罚没4.5万元!福州重拳出击,严打“特供酒”
酷炫新地标来啦!福州科技馆新馆试运营受追捧
酷炫新地标来啦!福州科技馆新馆试运营受追捧
“超级月亮”现身夜空
“超级月亮”现身夜空
福州房产频道
土地市场部分回暖,未来趋势如何?专家预测→
土地市场部分回暖,未来趋势如何?专家预测→
专题推荐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福州市第四届住房展销会
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