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清:让牡蛎壳惊天一变
在福州,牡蛎壳十分常见,大多被丢弃在垃圾堆里。可是,一项科研成果让牡蛎壳惊天一变,成为全球首创的高端医疗器械——“骨填充材料”,每克卖到2000元左右,比黄金还贵。完成这项科研成果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其清。
“骨填充材料”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比如,口腔科室在开展种植牙业务时就会用到,而且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规模近百亿元。然而,长期以来,该类产品市场份额主要被外国企业占据,价格高昂。
张其清从小在福州长大,对家乡丰富的贝壳类生物十分熟悉。2005年,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的他,萌生了以贝壳为原材料,研发高端新型“骨填充材料”的设想。
“螺、淡菜、花蛤、毛蚶等很多贝壳生物都试过,最后发现牡蛎壳可能性最大。”张其清解释说,“牡蛎壳成骨的过程和人体成骨过程类似,用其转化为多孔结构的‘骨填充材料’,与人体骨成分、结构相近,生物相容性好,能显著引导新骨再生。”
从经济方面考虑,牡蛎壳价格低廉,来源丰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如果能够替代进口产品,可大幅度减少群众的医疗费用。锚定牡蛎壳这个原材料,张其清倾注大量时间精力开展研发。控制牡蛎壳转化工艺、调控降解率与新生组织再生速率匹配度……在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后,他的设想终于变成了一项全球首创的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了从牡蛎壳到“骨填充材料”的华丽转身。
“生物医学研究,是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其跟在别人后面跑,不如自己开创国际新赛道,让别人跟在我们后面跑。”张其清说。
为了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张其清和妻子商量后,拿出全部家庭积蓄,回到家乡福州创立吉特瑞公司,尝试将这项成果从实验室引入生产线。
近年来,该产品分别在山东省立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等4所医院进行双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临床使用中安全、有效,很快就有多家医疗机构、诊所上门寻求合作。
2021年12月31日,吉特瑞公司正式向国家药监局申报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由于该产品是全世界首个使用牡蛎壳“智”造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对研发、生产、临床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严格的审核,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对每个病例都进行了核查和分析。在准备了12290多份申报材料、经历了将近一年半的审评后,吉特瑞公司终于为这项创新成果拿到了全球首个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并成功将其推向市场。
张其清说,以牡蛎壳为原材料的“骨填充材料”上市后,给口腔科学领域带来了惊喜。同时,借助“海上福州”建设汇聚的丰富海洋资源,吉特瑞公司还将引领利用海洋资源开发高端医疗器械的新方向。
“在科研一线工作了几十年,我见证了中国生物材料行业从建立到兴旺发展的全过程。这个领域受专业技术壁垒和企业资金投入限制,还需继续努力。”张其清说。
去年,福州市出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核心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海洋生物医药是五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在福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是重点发展方向,正在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推动产业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数十年的科研经历,让张其清对人才在学科发展、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有着比其他人更深刻的理解。在吉特瑞公司,张其清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组建了一支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内的60多人的研发队伍。
目前,吉特瑞公司已形成“高层次人才多、高科技项目多、高水平成果多”的“三多”发展态势,先后牵头组织、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此外,公司还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和欧洲芬兰阿尔托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项目落地,为高校学子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助力建设福建生物医药人才库。(记者 卞军凯)
- 闽产可吸收胶原蛋白缝合线上市(2023-12-21 10:13:40)
- 重磅方案出台!支持福建先行先试(2023-12-01 11:19:43)
- 医疗器械企业与医卫机构“手拉手”对接 9个产学研医项目签约(2023-07-03 16:54:59)
- 全球首创!福州这家企业用牡蛎壳“智”造高端医疗器械(2023-06-25 08:25:21)
- 张其清:用生物科技,把牡蛎壳变得比黄金还贵(2022-03-10 15:56:41)
- 国家药监局: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能达5130.6万人份/天(2022-02-09 16:05:44)
- 福建:给医疗器械办“身份证” 扫码可信息追溯(2021-12-23 07:45:24)
- 福建省推进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建设(2021-12-21 09:41:01)
- 长汀:不负青山掘“金山”(2021-12-14 08:46:39)
- 宽进、严管、重罚 史上最严医疗器械行业监管条例1日起实施(2021-06-02 09:25:56)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