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五楼:帝师故居的两岸情缘
提起陈宝琛,世人对他最熟知的身份,莫过于末代“帝师”。不过,很多人还不知道,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先后提出巩固台湾海防和开发建设台湾的一系列主张,对早期台湾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陈宝琛的故居“陈氏五楼”近期被列入福州首批“台胞寻根示范点”。本报《台胞寻根工程》专栏第三期,讲述末代“帝师”陈宝琛及其家族的两岸情。
螺洲陈氏五楼内景。
出身闽都望族
开福建新式教育先河
在福州,生活着一个世家大族,他们就是螺洲陈氏。自十四世刑部尚书陈若霖起,始为显宦,十七世陈宝琛位居太傅,陈家曾创下“六子科甲”“父子兄弟叔侄同榜进士”佳话。
陈宝琛自幼才华横溢,1868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开启“匡时济世”的仕宦生涯。
38岁前的陈宝琛仕途一帆风顺,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参与草拟诏书、敕令等中枢机要事宜,得到朝廷重用。1885年是个分水岭,清政府认为陈宝琛在中法战争中“荐人失察”,降五级调用,家居福州近25年。被降职闲放家乡期间,他倾力学术与教育,是中国近代福建新式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从陈宝琛谪居在家到民国初年,他先后营建了规模宏大的藏书五楼,就是陈氏五楼。按建筑时间排序,依次为赐书楼、还读楼、沧趣楼、北望楼、晞楼。清末陈氏私家藏书之多,甲于全闽。
晚年,陈宝琛成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唯一的智囊,唯一的灵魂”“最稳健的人”,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这样评价陈宝琛。
航拍螺洲陈氏五楼。
心系台湾治理
殚思竭虑巩固台防
在晚清官员中,陈宝琛是一位对帝国主义列强觊觎台湾的图谋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的爱国政治家,他认为“台湾扼闽海咽喉,为七省门户”,台湾的安危关乎国家全局。甲午战败割让台湾,他写下诗歌《感春四首》抒发家国之悲。
鉴于日本、法国等列强觊觎台湾的现实,陈宝琛呼吁必须刻不容缓地加强台湾海防,慎简贤能治台,加速台湾的开发建设,为此他提出一套治理台湾方略。
在军事上,他主张巩固台防,紧扼门户;在吏治上,主张巡抚驻台,慎简贤才;在经济上,主张开源节流,招商集股。
光绪年间,晚清爱国官员、曾署台湾知府的周懋琦致信陈宝琛,论述台湾的治理与防务问题,主张“设法屯田,资助番力”,利用民力发展经济,进而增强防务。该观点与陈宝琛不谋而合。陈宝琛在台湾治理与防务的问题上也认为:“后山不开,则台防不固,曲突徙薪,势不得已也。”
结成闽台姻亲
后裔抒写两岸情缘
“螺洲陈”是清末福州的名门望族,这个家族还是闽台深厚渊源的缩影。其子孙后代中旅台人士众多,且在台湾政界、学界有较大影响。
光绪十二年(1886年),台湾建省后,首任巡抚刘铭传邀请陈宝琛赴台相助,他由此认识了被称为“全台湾最富有、最具影响力的家族”——台湾板桥林家,与当时板桥林家领军人物林维源一见如故,做主将妹妹陈芷芳嫁给林维源的侄儿林尔康。由此,福州“螺江陈”与台北“板桥林”跨越两岸,缔结百年之好。
陈芷芳与林尔康育有三子二女,次子林熊祥娶了陈宝琛四女陈瑜贞。林熊祥曾任福州台湾公会会长,其子林衡道是著名的台湾文献专家。
陈宝琛可谓优秀的月下老人,经他穿针引线,陈芷芳与林尔康的二女林慕兰,嫁给了严复三子严叔夏,陈家也因此与严家成了亲戚。
“螺洲陈”有多名后人旅台,活跃于政界、文界,为促进两岸同胞情感融合、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林慕兰与严叔夏的长女严倬云,是台湾妇女界领袖人物。其夫是曾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的辜振甫,夫妇俩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严倬云妹妹严停云,是台湾著名作家,用文字的力量促进两岸同胞互相理解。二人长子严侨在台湾中学任教,曾是作家李敖的老师。(记者 马丽清/文 陈暖/摄)
- 福州市税务局领导接听12345热线 新能源乘用车最高可免3万元车购税(2024-01-19 09:42:53)
- 喜迎龙年 数数福州多少“龙”(2024-01-19 09:37:03)
- 傅磊:让烟山旧剧场变成打卡点(2024-01-19 09:02:31)
- 破解养老服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难题,福州这么做!(2024-01-19 08:47:52)
- 快递员收到“温暖包”(2024-01-19 08:06:57)
- 山海和鸣 榕奇同心——福州市第九批援疆工作纪实(2024-01-19 07:47:27)
- “智囊团”点拨产学研深度融合 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2024-01-19 07:47:27)
- 气温即将大跌!福州人做好准备……(2024-01-19 00:18:24)
- 重磅!国宝级大展!落地福州!(2024-01-18 20:42:42)
- “十佳爱心茶摊”牌匾和荣誉证书可以领了(2024-01-18 18:55:00)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