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加强科创走廊建设纪实之四:可持续发展背后的科创赋能
日前,福州荣膺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这项荣誉的获得,离不开科技创新赋能。
城以业兴,才以业聚。2021年8月福州市启动科创走廊建设以来,持续深化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资源,推动城区产城融合、产业集聚。截至目前,福州科创走廊建设提前近一年全面完成,一个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协同创新体系崛起于闽江两岸。
闽侯大数据科技园。记者 张铁国 摄
建起新空间 改造旧厂房
眼下,位于高新区海西园的海峡创新实验室主体工程已经封顶,预计明年上半年即可建成投用,比计划缩短了3个月。
据了解,该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培育打造的国家实验室,采取院校地合作模式,由市政府牵头,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在福建师范大学领衔建设的海峡柔性电子(未来科技)研究院为主要力量,构建“研究院+实验室”联合创新体系。
除了海峡创新实验室,福州还推动建立闽都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等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构筑起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的“四梁八柱”,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关,涌现出一批原创性“硬核”成果,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科技支撑,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此外,台江医大健康科创园、仓山智能产业园、晋安祥杰智慧产业园等一批通过老旧园区、厂房、校舍等改造提升而来的创新载体不断涌现,与新建平台一道,焕发出创新的澎湃动能。
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通过两年多的建设,福州科创走廊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集聚地粗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一城四区,十片多点”的科创走廊空间格局,实现科学城与老城区联动发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科创走廊载体面积434万平方米,建设项目139个,总投资634.2亿元,建成项目59个,总投资229.2亿元。
在闽侯大数据科技园,福建新势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薛飞介绍企业发展情况。记者 张铁国 摄
城中造“大海”发力新赛道
全息投影厅的智慧大屏上,一项项最新涉海科创成果,让前来参观考察的客商驻足。国庆长假后至今,位于福州软件园的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展厅,吸引省内外客商纷至沓来。
今年2月,福州依托福州软件园双创新城,在市区启动建设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在城中“造海”,规划建设海洋产业加速中心和海洋协同创新中心,主攻平台聚集、试点示范、数字化转型三大方向,突出涉海金融服务、海洋科创赛道、海洋技术转化和海洋人才培育四大特色,打造成海洋科创综合体。
半年多来,福州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已对接自然资源部海洋减灾中心、崂山实验室等10余家单位,推动34家企业、16个涉海公共服务平台落地。
海洋经济科创高地是福州加强科创走廊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布局的缩影。如今在福州,科创走廊聚产成链,围绕新赛道精准发力——
在台江,数智港项目重点发展数字内容产业链,精准招引游戏研发、游戏分发、短视频制作、直播电商、MCN机构和美术培训机构六大业态企业,力争打造百亿园区。
在晋安,“三创中心”已形成都市新兴产业、创新型产业以及智能智造等三大产业集聚发展的高品质生态智慧产业园,以园聚链,以链集群。
在闽侯,均和云谷·东南科创产业基地集聚培育信息技术、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打造东南沿海科创产业高地……
据统计,目前全市科创走廊范围项目签约79项,总投资50.2亿元,聚集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占全市高企数的47.4%,是科创走廊建设前的2.08倍。目前全市备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数连年保持全省首位,年增长率持续保持在36%以上。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变量”,推动福州经济可持续发展。
引才有力度 留才有温度
“你看,这个省级创新实验室平台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充足资金保障,还有可供合作的央企或行业头部企业……”在闽都创新实验室,引进人才陈有章给记者历数他留在福州发展的“N”个理由。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围绕科创走廊建设需求,福州确立了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推动创新人才集聚,厚植创新创业土壤,以引才力度和留才温度,营造招才引智和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7月底,2023榕创嘉年华暨第七届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落幕,15家企业分获一二三等奖和最受欢迎创新企业奖。累计七届的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850家企业参赛,成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聚榕的重要平台。
此外,福州还实施科技人才培育计划,组织“榕创之星”人才评选,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榕培养和引智计划;发挥“好年华 聚福州”等品牌效应,推动各类人才来榕创新创业。
同时,福州还发布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办法,从引进措施、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16条政策措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截至目前,福州市共培育国家万人计划29人,省“创业之星”“创新之星”人才6人;118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56%;建立海外人才联络处16家,拥有来华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专家人才1126人,努力建设具有福州特色的人才高地,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不竭动力。
“下一步,我局将根据福州市产业发展规划,在科创走廊‘一城四区、十片多点’的基础上,沿江向海,拓展马尾区和滨海新城,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科创赋能、产城融合’的总目标,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集聚地,形成更具活力的城市协同创新体系。”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张铁国 林玉和)
- 光影记录福州新区八载成长历程:破茧成蝶 向新而生(2023-11-06 07:59:44)
- 马尾以学促干跑好主题教育“接力赛”(2023-11-06 07:22:27)
- 百城百网总编辑“高质量发展看青岛”采风行走进莱西(2023-11-04 09:56:08)
- 《光明日报》聚焦福州科技创新发展(2023-11-04 08:44:03)
- 福州拟出让16幅地块 其中晋安14幅,将建大量住宅(2023-11-04 08:26:04)
- 晋安区再添两家省级众创空间(2023-11-03 17:24:54)
- 思嘉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试生产 年底完成一期建设(2023-11-03 17:19:27)
- 光明日报关注!福州坚持以创新引领未来:扎实创新 驰而不息(2023-11-03 17:19:01)
- H5|来一场科技感的City walk,是种什么体验?(2023-11-03 17:17:53)
- 我国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2023-11-03 15:29:28)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